欢迎来到捷优文库网!

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14篇

时间:2022-11-08 15:40:08 来源:捷优文库网

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14篇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心得体会范文】发挥“三大战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我行应充分发挥我行“普惠金融”战略优势,结合浙江城乡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对城乡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14篇,供大家参考。

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14篇

篇一: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心得体会范文】发挥“三大战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我行应充分发挥我行“普惠金融”战略优势,结合浙江城乡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对城乡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创新打好“裕农通”、善融商务等系列“组合拳”,做大消费扶贫,做好乡村振兴,充分运用善融商务等平台,使城里资源下得去、农村产品上得来、外来产品接得住,运用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助力“智慧乡村”建设,力促浙江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实现新突破。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

  1

  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扶贫慰问活动结束了,可是我的心却一直难以平静,连续几天晚上久久难以入睡,眼前不断的浮现出原来只有在电影电视里才得一见的画面:风一吹好象就要坍塌的歪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屋里是黑乎乎的木头屋顶;厨房里是黑乎乎的锅灶,边上放着一个没有了上半截的带着高低不平的碴的缸,是用来装水的;炕上摊着黑乎乎的最少得二、三十年的被褥;除了黑乎乎的老式的木头柜子外,没有见到任何家具和电器……整个屋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黑乎乎的,很平民、很压抑、也很艰辛。在这样的小屋里,墙角的最上方张贴着三、四幅毛主席的画像,纸已经发黄变旧了,估计也是有年头的了,也许这就是这一家人生活的支柱吧。这就是在活动中我见到的最贫困的一户人家,家里三口人,70多岁的老两口带着一个30多岁的没有自理能力的傻儿子。见我们去了,老两口眼里满含泪水,我知道那是感激的泪、辛酸的泪、无奈的泪;老人的手好象老树皮一样,一道道深深的黑色的沟,那是艰辛的劳作筑成的。从老人的口里得知,他的儿子由于小时候一次意外摔伤,大脑受损,因为没钱医治,越来越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不只是傻,还要不断的闹腾,半夜经常起来闹,把家里的炕刨得都是坑。对于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两口,傻儿子是最大的心病。老人说,他只能把苦水吞在肚子里,出门在外时装也要把笑容挂在脸上。穷点没关系,精神上的折磨让老人心力交瘁,无路可走。

  看着饱经风霜的老人不断用袖口擦眼泪,我心酸极了。没想到还有这么穷困的家庭,这么令人辛酸的老人!七十多岁了,辛辛苦苦、认认真真的生活一辈子,把儿子养到三十还得继续,却没有任何盼头和出路,这需要多么大的承受力。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在为老人的生活担忧和唏嘘。我们的到来多少能为老人送去一丝慰藉,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就好了,就比如想办法治好老人儿子的病。

  回到单位,与其他组的同志们交流,也都见到如老人一样的困境,大家都说“穷,真穷啊!”只是穷的原因不一样。我盼望国家能够尽快的建立起全民的医疗、

  2

  养老保障,给这些新世纪仍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善良的穷苦百姓们一点点依靠和慰藉!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已所能,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力。哪怕是一个盛水的桶、一件御寒的衣裤、一套半新的被褥,都会给那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人送去一丝温暖。

  这次活动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收获最大、感触最多的一次教育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相比那些弱势群体,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完整的家庭,健康的身体,整洁的楼房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社会多创造价值,尽自己全力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爱心。我也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携起手来,就会帮助那些无助的善良的人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

  3

  

  

篇二: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公开课记录表

  科目_思想品德级别市级_张吉刚__班级科目思想品德___级别市级执教人__张吉刚班级思想品德级别_张吉刚班级__301授课时间:十三_授课时间:__2010____年__11__月_24_日星期三__第__十三周第__三__节年月日星期__三十三三教材__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_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教材地位及简要内容:教材地位及简要内容:本课是初三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内容。主要讲述两个问题:我国的分配制度与目的;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教材承接上一课我国的经济制度而来,从知识上来讲是生产结束后,进行生成成果分配这一环节的内容。本课知识的体系为如何分配、分配目的和如何创造财富,这一逻辑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2.健全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4.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二)能力目标1.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人民群众多样化物质文化需求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必要性。2.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况,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3.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角度,明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1.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二、学生分析1.学生的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什么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学生心中会产生不理解和困惑,不能够体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学生的需要:学生渴望从课堂上了解自己国家、自己城市在共同富裕和奔小康的道路上的进程,能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够获得比文本知识更多的课外内容,老师在讲课前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真正弄清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从而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难点:能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实验仪器或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基本上按照“读一读——议一议——辩一辩——做一做”这一过程。目的是为了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①请大家大家回忆一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②说说公有制经济主要表现为哪几种经济成分?③说说非公有制经济主要表现为哪几种经济成分?小结:这些具体的经济成分,面对市场,遵循同样的规则,平等竞争,犹如八仙过海,各显小结神通,组成“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序稳步上升,今年第3季度过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又超日本,位居世界第2。经济学家们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GDP就是反映国民收入一个主要统计数据,经济学家又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那么这个蛋糕该怎么切呢?①平均切可不可以?会有什么结果?能不能用史实来说明?(降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想切多少就切多少可不可以?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③既然平均切、按需切都不合适,那该怎么切呢?我们从昨天同学们做的作业中去找找答案!出示调查作业及结果:①从调查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人们合法收入的来源是多样化出示调查作业及结果:的)。②从同学们调查的收入来源中我们进一步来思考,人们到底凭什么得到合法收入的?(教师结合PP,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副板书进行副板书:劳动、资本、管理、技术。)进行副板书小结:由此可见,人们的收入是凭自己付出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得到的。(这就是小结切“国民收入总量”这块蛋糕的方式。)出示: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出示解读“分配制度”:解读“分配制度”①何为“按劳分配”?(以劳动者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②为什么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与我国的经济制度有关。出示经济制度)公有制为出示经济制度)出示经济制度(公有制的特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获一部分人民共同所有)决定了其分配时主主体决定了要是“按劳不按资”。③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又指哪些方式?(点副板书总结:就是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如:劳动、资本、技术、管理都是生产要素的内容)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④所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过渡:过渡:按照这样的分配制度来切蛋糕(收入分配)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此话怎讲?(因为按这样的分配制度,那些付出更多劳动,尤其是掌握复杂劳动能力的人,掌握一定资本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人,就会获得相应较多的收益分配。)▲由此,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到底是什么?▲那么要让这些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这个社会该怎么做呢?(不管学生怎么说,都可引导到“四个尊重”)我国的这项分配制度就充分体现了“四个尊重”。。▲这对我们同学又有什么启示呢?(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敢于创新、勇于实践。)②出现收入分配的差距。▲为什么?(个人的差异如劳动技能、智力水平、拥有的资金……,地区的差异,如东部地区相对西部地区有较雄厚的资金、人才、技术……,城市相对农村也是如此。)▲现在世界各国往往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0.3-0.4属于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副板副板书)2010年,我国已经达到0.48以上。▲这样的收入差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会让一些人感到心里很不平衡,就像社会稳定;也会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妨碍经济持续发展。)适度的收入差距是保持效率的必要条件,但超过合理限度,则不仅损害公平,也破坏效率。▲而这样的收入差距也与社会主义本质不相符。解读“共同富裕”:结论:解读“共同富裕”①共同富裕等于……?为什么?(结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结论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又是这样的呢?(联系分配制度带来的第1个后果)点明点明这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点明③说说为实现共同富裕,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国家采取的积极举措。(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十二五”的核心议题,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要取缔非法收入,要整顿不合理收入,要调节过高收入,要保障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小结:小结: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利我们实现共同富裕、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现的分配制度入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先富带后富,先富带后富,共富裕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共同富裕的内容国家如做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个人如做本经制度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课后反思

  1.要为知识建立一定的结构体系,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规定动作。这样做不但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更准确的把握各个知识点,也使我们的执教过程变得更为顺畅。比如,本课内容围绕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分别有三块内容:现有的分配方式(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三个内容相互之间可以建立这样的关系:现在分配制度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帮助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提示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知识点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为它们建立起彼此因果关系。同时老师不但要关注眼前的教学的内容,还应关注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点,比如高中的政治课本内容等。2.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到理论知识,而且要在学生心中扎下思想的萌芽,行动的指针。本课中,老师可以抓住以下几个价值点:先富者带后富者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先富的途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告诉我们要有诚信守法的意识;国家为我们创业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作为我们就必须努力工作,实现心中的理想。3.课堂教学要了解目标达成度。在每节课的结束时,老师要为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留有时间。比如,可以通知结构式的板书来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或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头脑风暴,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与辨析,进而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

  组内听课教师(签名)备课组长小结评议:

  姜山镇实验中学质量管理中心制

  

  

篇三: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并认为这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维度。科学、全面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正确处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协调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使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反对平均主义的非均衡性追求所有人的真正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属性之一。但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平等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文中指出:“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可是建国以来,党一度弱化乃至偏离了生产力标准,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作了较抽象的理解。虽然毛泽东也多次指出了新中国物质文明贫乏的状况,譬如早在1949年的中国共产党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就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并认为这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对于这些落后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他认为“这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他认为“在今天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建国以来毛泽东又多次把中国的缺点概括为“一穷二白”,但他认为这也是两个优点“从发展的观点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就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人的意志的主观能动性应该说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问题在于,毛泽东过于夸大了“心之力”,过于强调通过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上层建筑革命的纯洁性和人的思想革命化来维护平等的社会主义价值,绝对反对物质刺激、“奖金挂帅”,把八级工资制当成“资产阶级法权”来批判,否定“按劳分配”原则。这样在客观上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科学论断。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己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己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后来的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己经取得的生产力并当作原料来为自己新的生产服务毛泽东晚年的迷失就是离开了他自己以前概括的中国“一穷二白”这个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实际而这个实际是不能由人们自由选择的只有在接受这个前提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新的生产力。“一穷二白”是就国家整体意义上而言的,如果对这个整体做一个结构分析的话这个共同体内部存在着多维度、多区位、多层次的不均衡状态。各个因素之间也不是单一化的,而是交错缠绕在一起的。这里边既有地理、气候、物产等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也有人文历史发展水平等社会资源配置的差异性当然对于个人来说还有个体体力、智力、社会资源汲取力、社会影响力、社会动员力等差异。事物发展的不均衡性是物质存在的常态,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共同体来说更是如此。超大共同体不但是就经济超大而言,而且也是自然、政治、思想文化等的超大共同体。超大共同体的差异性、复杂性决定了发展道路的非均衡性,亦步亦趋的平均主义只能是“共同贫穷”。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观正是从这个实际出发立论的。这个立论的前提就是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本身就是有两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个初级阶段基本的特征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那么从实际出发,发挥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诚实经营、合法致富,使“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里邓小平讲的是,通过诚实经营、合法致富的手段“先富”的地区和阶层所产生的榜样示范效应,属于发展的方法论范畴。中国古代就有“见贤思齐”的说法,应该说,这也是对毛泽东榜样示范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只不过,毛泽东的榜样偏重于圣人人格、英雄人格而邓小平的榜样思想偏重于世俗人格、平民人格。他还讲到:先富起来的“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这就把“共同富裕”的理念上升到了一个契约文明的高度,“先富”是一种权利而现代契约文明认为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就为“共同富裕”理念的落实奠定了法理基础为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石础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这个进程不是那么平坦的。但邓小平毕竟打破了基于“人治”政策随意性大的坚冰开了这样一个好头。从经济观的角度,如果说平均主义更倾向于一种“节流”的经济观的话,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经营、合法致富从而先富起来就是一种更偏重于“开源”的经济观。正如邓小平所说“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宄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这种经济观的转变在改革开放时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增进了人们的创造活力,极大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九但是“先富”只是为了打破平均主义的好办法是方法,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桥梁和纽带。它不是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最终的目的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现在看来这个路子是对的。”但是到了一定时候,就要突出地来解决“共富”的问题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与其弟邓恳的谈话提到了这个问题:“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己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

  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不然“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在这里,邓小平己经将“共同富裕”理念上升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两种社会制度根本区别的政治高度了。总之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不是简单地与平均主义划等号,而是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经历了从平均主义、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轨迹。其内涵既包括对毛泽东“共同富裕”价值内核的继承也包括对平均主义的否定,是一种历史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二、理性设计的可控性在经济战略发展这个顶层设计架构中,充分发挥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的作甩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生产与分配、效率与公平等问题结合起来,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他认为,有强大权威的中央是在发展过程中协调与整合不同地区、部门、群体利益矛盾的主体。中央在发展中的可控性具体体现在发展的层次性和过程性维度。就设计蓝图的落实而言这两个维度都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粗线条式的大战略设计方面,如果没有具体制度的配合,发展目标就容易落空。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非常重视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邓小平在进行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时也非常重视方法论。提出了“共同富裕”的伟大任务,怎么使这一蓝图不至于成为乌托邦呢?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这一问题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正如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有理有据地驳斥了“速胜论”和“失败论”,指出经过几个阶段的持久抗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一样邓小平也理性规划了“共同富裕”的战略框架,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这个框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战略不仅是经济战略,而且也是政治战略、文化战略。狭义上的战略是指经济战略主要包括“三步走”战略、“两个大局”思想、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等。(一)实现“共同富裕”的广义战略就广义战略而言,政治战略的要点在于充当经济社会稳定“保护神”的角色、主导改革开放的秩序、进程和方向、主导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在国内和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和西方社会的权力结构是不同的。西方发达国家市民社会的社会结构、完备的宪政民主这些特殊的文明因素历经了几百年的历练和磨合才达到今天的较为成熟状态,其权力运行机制才得以自如。而中华文明是一个基于农业劳动密集型基础上的中央集权的权力分配结构所以,具有“政治主导型”文明的特征从其特征来看“国家掌握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相应承担较多的经济文化职能政府官员阶层在各社会阶层中处于最高位置。政治组织或由政治派生出的组织对社会生活的干预程度深、范围广。人们的行为规范主要来自于政治规范。政治价值观对社会价值观的形成起统帅和指导作用。政治的思维方式制约和影响着全社会的思维方式”所以,邓小平特别强调政治在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

  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在这里,他视“社会主义”为原则,以及后来系统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都坚持了政治因素在中国超大共同体中的主导作用。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原则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会重新成为一盘散沙,“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可以保证现代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不至于走到邪路上去有利于协调群体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符合中华文明的基本发展规律也符合超大经济体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他坚持:“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他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四个前提”、“四个保证”的战略思想。“四个前提”即“第一,要有一条坚定不移的、贯彻始终的政治路线”“第二,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三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第四,要有一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第一条讲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第二条讲的是经济建设的前提;第三条讲的是革命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即社会主义的动力机制;第四条讲的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领导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标准即“红”与“专”相结合。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四个保证是,第一是体制改革第二是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第三是坚决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或者叫打击经济犯罪分子。第四是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和作风的整顿。这些政治领域路线的确立架构的设计,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设了政治保证。文化战略则主要是为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际上,这包含了邓小平解决发展伦理问题和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战略考量。(二)实现“共同富裕”的狭义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狭义战略主要有“三步走”战略、“两个大局”思想、农业的“两个飞跃”等。“三步走”战略是从总体层面立论的。关于发展速度,从一九八一年算起到20世纪末是二十年翻两番;关于发展步骤,大体上分两步走前十年打好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原因在于,按照邓小平的设想这是惠及中国十几亿人口的超大共同体的“共同富裕”关于战略重点的选择他认为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并且他把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看作是战略重点中的关键与“大跃进”时期15年“赶英超美”的经济乌托邦主义相比“三步走”的“台阶”战略少了几分民族主义的激情和热情空洞的口号,更多显出现实、冷静和理性的浓重色彩。“在政治学中,革命是指从旧体系、旧秩序向新体系、新秩序的快速、剧烈的变化。”M英国彼得卡尔佛特认为突发性是所有革命的共同特征之一。〔24〕与革命运动相伴随的是希望借助阶级斗争、群众运动式的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这种政治激进主义的发展战略能够快速荡涤旧的污泥浊水但也会导致社会动乱和秩序的破坏。“三步走”战略成功地实现了从革命思维方式向执政思维方式的转变体现了事物发展中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统一,过程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有常态、稳健、渐进、踏实的特色。邓小平曾经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两个大局”思想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从空间布局层面立论的,邓小平“共同富裕”观的过程论特色在这里也体现得很突出。对于从区位划分的沿海和中西部由于自然禀赋、人文社会资源配置禀赋的不平等,邓小平一方面承认、尊重这种现

  实的存在站在制度顶层设计的宏观高度主张“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两个大局”统一的权威在于中央“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他甚至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也不要一下子负担太重开始时可以做某些技术转让。“两个大局”思想是符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的,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政策基石础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是从农业现代化历史形态变迀的层面立论的。邓小平用历史的眼光指出:“把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逃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两个飞跃”也就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农业的初级阶段和较高级阶段。第一个飞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基于尊重农业生产力的客观现实所作出的战略决策。第二个飞跃承接第一个飞跃所累积的生产力成果扬弃人民公社时期和第一个飞跃所创造的发展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高度上达到否定之否定。这是邓小平完整的农业发展思想,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理论品格,也体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的规律。三、为社会主义“正名”的包容性邓小平用了三个层次来谈论“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关系问题(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富裕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越穷越革命,人们不敢谈富富俨然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有的甚至喊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口号,极大歪曲了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批评了这种荒谬的说法,以一种反问的方式指出:“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还有道理,难道能够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吗?”他进一步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要物资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进一步批驳了那种脱离生产力标准空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谬论。他总结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历史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他还从国际的视野把这个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为什么好多非洲国家搞社会主义越搞越穷。不能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名字就光荣就好。”在回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的时候邓小平说:“致富不是罪过”,但社会主义的致富观不是资本主义的那种两极分化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这就把长期困扰人们的理论死结给打开了,为社会主义正了名。富裕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虽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不能推导出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但却意味着够格的社会主义是富裕的,富裕作为人们的一种富足物质状态,属于既成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和社会主义追求的重要目标。这就从概念上厘清了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使人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追求个人正当的物质利益具有了正当性^

  另一方面,没有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生产力的大力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承认人们追求富裕的动机有利于为此创设物质前提(二)“共同富裕”对全体人民的包容性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的时候指出:“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主义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这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之一。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后来他又把“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利益诉求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发展伦理的支持。从国际视野来看在与资本主义“一球两制”的共处与竞争中,“共同富裕”原则成为社会主义彰显自身价值的“金字标牌”。(三)“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的内涵决不仅仅限于国内,也不仅限于经济方面。从时代背景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使得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要求消除贫困、追求富裕的生活成为一种新的历史潮流。邓小平把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概括为“南北”问题,他认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逐步缩小南北差距进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证,整个人类也才有出路。国际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外延由是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理念不仅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时代意义和普世意义代表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呼声。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革”时期,中国对外是“输出革命”的话,那么邓小平时代中国对外输出的就是所有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从党的建设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实现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破旧立新”任务,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必要前提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倶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作为执政党“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角色转变后保持先进性的新的奋斗目标和合法性基础。从“共同富裕”的结构来看它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是一种精神的富足。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江泽民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

  会主义。”随着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己经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任务,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任务;相应地,四大建设的目标要求也更丰富全面了,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个方面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和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篇四: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中国进入民生经济时代,共同富裕要分三步走

  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小康社会”之后,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目标——“共同富裕”迈进。与第一个目标“快速做大蛋糕”相比,第二个目标“公平分配蛋糕”可能更加重要,又更加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稍有不慎,各种社会矛盾的纠缠和激化,不仅不会改善收入和财富结构,反而让第一阶段的成果付之东流——历史无数次共富的经验,成功的案例很少,反而大多数时候走向了反面——富的不再富了,但是穷的更穷,结构的改善以总量的衰退为代价,所谓的索维尔陷阱。这来自历史深处的昭示,让规划者不得不更加谨慎和小心翼翼,以及更富有使命的肃穆、神圣与紧迫感。好在,与过去简单的“盐铁税”和“青苗法”相比,现在有了更多科学的现代治理方法。

  共同富裕让时代的聚光灯从过去的“先富”,转向现在的“后富”,以回到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初心。不可避免又意志驱使的,中国进入了“民生经济”时代,即以民生改善为政策和市场逻辑主线的时代。这同时意味着,它也将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握手,黑猫白猫、

  1

  先富后富时代,与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扶贫攻坚与高质量发展时代之间在传承、冲突与最终融汇中大激荡的时代。在这个过渡阶段,政策的逻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顶层设计者正从时代的高处俯瞰历史的蜿蜒脉络、理想的崇高伟大与现实的坑坑洼洼。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每一次政策的选择都是对过去的扬弃和取舍,对未来的坚持和承诺。而如果只站在利用物质利益激励要素积极性的过去,或站在私我利益最大化的西方自由经济学视角,则很难理解这个时代转换河段的蜿蜒崎岖和水流湍急。对于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险峻,数字平台的垄断资本恐怕早有体验,但这不过仅仅是开始。

  如果沿着“历史三峡”的宏大假说,这一次重大的发展道路切换可以说是三峡中的最险峻之河段,是发展经济学的一次重大理论范式革命和现实政策实验。再次运用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模型,一个发展经济体能够点燃引擎跃然而起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能够平稳着陆演进为一种成熟的现代社会则可能更为关键,这关系到能否进入一种不再集体焦虑的“温和与平静”,或者说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艳羡的“走向丹麦”(社会福利国家的典范)。在这个理想的状态中,不再需要用增量扩张弥补存量分配的难题,不再需要用过度消耗资源和债务的高速度,替代需

  2

  要结构优化和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在这个状态中,政府、市场、社会再次找到合适的角色以“保住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而对于这一切,更加注重如何增长和追赶的传统发展经济学既缺乏重视,又知之甚少。中国需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像发展市场经济一样发展民生经济,解决贫富差距、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重大民生问题,以像创造经济起飞的“中国奇迹1.0”一样,创造民生主导和共同富裕的“中国奇迹2.0”,这或许才是民族复兴的真正含义。

  正文逻辑一、历史重温: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民生和社会福祉才是最终目的二、模式切换:从分配性努力到生产性努力,再到分配性努力三、走向丹麦:从苏联模式、美国模式,到丹麦模式,构建成熟的现代福利社会

  一、历史重温: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民生和社会福祉才是最终目的

  3

  改革开放首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或者说是一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价值启蒙运动。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推进,在于邓小平的一段话解开了人们心中的枷锁:“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两种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并不是在手段上,而是在目的上,是不是真心为大多数人谋福利,而不是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民生问题或大多数人的福祉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究竟采用计划模式还是市场模式,都是一种手段。目的和手段不能混淆,否则就会犯历史错误。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中国借鉴苏联模式采用计划经济,虽然组织了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但也付出了经济结构失衡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代价。这显然就是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用丢失社会主义目标的代价即人民群众生活普遍贫困、生活生产物资普遍缺乏的代价,来痛苦的坚持本来作为工具的计划经济。这显然犯了手段和目的异化的哲学错误。

  4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这样的错误也已经出现,即把原本作为工具和手段的市场经济当做了终极的目的,忽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心,即事关大多数人的民生问题。若单纯以市场经济为目的,企业只关心自己的利润,则很容易忽视普通员工的996压力和低收入焦虑,他们无法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若单纯以市场经济发展为目的,地方政府官员更关心的是如何招商引资和投资兴建“面子工程”,对关系到医疗、教育、城市防灾能力等“里子工程”则缺乏积极性。这些都是市场失灵的地方。

  十八大确立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这是对市场经济这一手段的高度肯定。市场经济的优点是能够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是一种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资源配置模式。它充分调动了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车间厂房的无数个看似卑微但汇聚在一起又无比伟大的无形力量。可以说,市场经济才是能够真正调动人民群众力量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它实现了供需关系的坐标系转换,将需求放到了第一位,并通过价格的信息指引实现供需均衡。计划经济则是以供给为主导的中心化决策体制,少数人组成的“计划委员会”制定供给的量价清单,全然不顾社会中的需求,因此很容易导致结构性短缺。

  5

  对于社会主义这一最终目的来说,作为手段的市场和计划都不是万能的。过去施行的计划经济缺陷问题已经被事实证明,但并不意味着计划经济是完全无效的,尤其是在当前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边际成本大幅衰减的时代,计划经济处理信息问题的成本大幅降低,顶层设计者施行计划调控的基础设施更好了。同样,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是万能的,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国内外的现实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宏观信息处理最为有效的机制,也是非常尊重个体创造能力及独立决策的机制,本质上是经济社会的人本主义,但对配套设施的要求也很高。可以说,真正完美的市场经济,是既精致,又脆弱的。大部分现实中运行的市场经济,很容易表现出集体非理性、两极分化、合法性套利、盲目生产和消费,以及对社会问题、生态环保等公共物品严重供给不足等问题。

  

篇五: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推进共同富裕研讨发言

  《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后,共同富裕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将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专家学者积极为实现共同富裕建言献策,普通百姓则在热议共同富裕中畅想未来的幸福生活。

  促进共同富裕,是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既是一个你追我赶、共同奋斗的过程,也是一种合理分配、共享奋斗成果的状态。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共同富裕不仅意味着合理分配的状态,对生产、交换、消费更有着显著的影响。事实上,共同富裕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从需求侧看,共同富裕有利于我国市场扩容提质,进一步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并在规模基础上形成市场质量优势。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而是要靠共同奋斗,先富带后富、帮后富,这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的共同富裕。

  在经济学中,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者消费额变化与其收入变化的比值。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虽然少数先富起来的人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了,但数量更多的后富起来的

  人边际消费倾向却提高了,因此宏观上会表现为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后富起来的人,消费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高的收入转化为越来越强的购买力,总需求随之形成内在的量的扩张,并伴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和需求类型的增加,因而需求的质也会进一步优化提升。共同富裕有助于夯实我国市场规模优势和质量优势的根基。

  从供给侧看,共同富裕有助于保持微观主体的市场活力。水深好养鱼,一个超大规模的优质市场必然能够容纳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的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决定分工程度,市场质量决定产业层次。超大规模的优质市场,能够为产业类型的丰富和产业链条的升级提供坚实的基础。不同规模、组织形式多样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大潮中翻滚激荡、竞争竞合、历练成长,要想成功存活并持续发展,就必须练好内功,不断焕发活力,自觉增强竞争力。

  共同富裕还是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互动匹配的坚强保障。劳动者,从供给侧看是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劳动力,从需求侧看则是把收入转化为消费的消费者。充足的就业岗位,让劳动者有更多的机会来贡献劳动,也让劳动者有更好的条件来满足需求,因此它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互动匹配的基础。共同富裕能够造就超大规模的优质市场,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然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效保障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互动匹配。

  一言以蔽之,共同富裕不仅是值得期待的幸福生活目标,而且是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必然要求。历史已经证明,不以实现共

  同富裕为目标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危机,而且最先呈现的就是经济方面的危机。共同富裕关乎每一个人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促进共同富裕,需要置身于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人的参与,这里没有旁观者。促进共同富裕不只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共同富裕需要共同奋斗,每一个劳动者都不能缺席。

  

  

篇六: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书中的文章都不长,大多数介绍设计作品的书或文字,都采取直线式的介绍方式。某位设计师一步步走下来,然后有了最后的设计作品。但凡写过简短的作品介绍的人都清楚,这种介绍方式,看似是条理清晰,符合逻辑的,当然这也是由于各种(潜在)甲方的限制,却不一定能反映出设计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过程中的随机性。

  《共同富裕》一书讲述了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国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必须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共同富裕。其中关于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宏观规划,关乎共同富裕的目标,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本书由知名经济学家执笔,阐述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重任务、实现路径和战略举措,帮助读者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明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握新发展机遇。

  

篇七: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

  摘要: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本质,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是有先有后的允许有差别存在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发展过程。关键词: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内涵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本质,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所有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2]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化。”[2]“在1985年9月23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2]有时邓小平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大原则。根本原则也好,大原则也好,都坚定清楚地表明,一切路线方针政策,一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都要服从共同富裕这个根本原则、大原则。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一个相互联系,并有严密内在逻辑结构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共同富裕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本质规定。邓小平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反映。他认为:“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2]1990年,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邓小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视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反映,这就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提供了一个前提。2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邓小平把共同富裕同社会主义制度统一起来,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政治优势和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强调在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1

  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根据自己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他认为社会主义不但能够保证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解决效率问题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公平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3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针对剥削社会的两极分化,邓小平认为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达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指导方针。他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并对小康社会做了如此的描述,来表达对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可能的否定:“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邓小平直到晚年都十分关心避免两极分化这个重大问题。1993年,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3]邓小平对两极分化的关注和思考为中国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4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原则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

  平衡、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等原因必定会造成社会成员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差别和收入的差别,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必然选择,但它潜在着两极分化的危险。共同富裕要求社会财富为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广大劳动者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和公平分配创造了条件,使劳动者被赋予创造和获得财富的平等权利也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因此,邓小平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之于共同富裕实现的意义,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反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2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他主张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资,但始终认为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这是避免两极分化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2]5共同富裕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本质和最大优越性,必然包含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基本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邓小平认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并且对社会主义社会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2]邓小平还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1]并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2]推动生产力发展、共同富裕进程的改革也被邓小平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领域的改革。”[2]由此揭示了共同富裕目标全面而丰富的内容。邓小平既强调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活的基础:“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会有大变化。”[2]同时他又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实现物质上共同富裕的文化和政治的保证:“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2]“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2]因此,他提出搞现代化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和打击犯罪等。可见,邓小平让所提出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的丰富、民主政治的进步、人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的有机结合,3

  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6共同富裕实现的具体途径是通过先富带后富,承认在富裕程度上的差别共同富裕是在社

  会物质、精神财富较为丰富的条件下,社会成员相对平等地分配和占有社会创造的财富和成果.并且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结果的差距不是过分悬殊,但也不是完全平均、同等富裕。这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是允许有差别存在的共同富裕。基于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造成实际上的共同落后、共同贫穷,邓小平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劳动者的个别差异也很大的实际情况出发,正视现实差别的绝对性和公平的相对性,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思想,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先富起来,以激发出蕴藏在群众中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提倡差距达到最终消除不公平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2]因此,他主张“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弪。"[2]指出了先富是手段、条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后富是目标、目的,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高度关注共同富裕的实现提出“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3]"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2]在1992年春天南巡谈话中,邓小平完整表述了共同富裕实现的具体途径:“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地区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别的问题。"[2]邓小平“先富带后富”的思想从中国实际出发,注重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效率,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打破平均主义的实质的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的捷径。7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邓小平深信共同致富“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

  心问题”也强调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2]但同时他又深知在中4

  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要求过急,目标过高,脱离中国实际。他指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2]因此,邓小平认识到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共同富裕的实现只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指出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从当前中国特点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强调:“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2]他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即建设现代化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其本实现现代化。通过这种渐进发展的战略构想,邓小平指明了共同富裕的层次性,强调共同富裕必须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稳步实现。同时也表明了使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不断提高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总之,在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把归宿点放在全体人民、整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共同富裕上,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邓小平年谱(1975—1997年)[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4版社,2004

  5

  

  

篇八: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二年级推荐书目及理由我心中的共同富裕

  第一单元是《十四只老鼠的秋天进行曲》关于秋天的课文,而这本绘本可以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勃勃与恩赐,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爱。第二单元《小黑鱼》同样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快乐的小鱼,小红鱼和小黑鱼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第三单元《荷花镇的早市》绘本中的小男孩阳阳和姑姑一起到早市买东西。这个生活在大都市的小男孩对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情兴奋不已。让孩子体会到祖国的多彩风景。第四单元《小房子变大房子》这本书通过把鸡抱进来,把羊牵进来,把猪推进来,把牛赶进来,让他们济济一堂,混乱一片,然后再把他们放出去,使自己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欣喜便油然而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之时,我看到网上的一些段子里面讲到为何浙江要作为先行先试的示范区,那是因为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我的心里感觉到首先是一份荣耀与自豪,其次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一夜之间,共同富裕仿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句热门词汇,常常被挂在嘴边。简单的四个字承载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我作为一个土

  生土长的浙江人,我眼中的共同富裕是我们正朝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靠近,使得美好生活真正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我出生在南巡的那一年,这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个改革的春天,也正是这春天的契机,吹响了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号角。

  城市交通的四通八达一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上学以前,父母带我出门都是骑自行车,把我放在后座里,刮风下雨的时候母亲总是很心疼我,尽量用雨披把我包裹严实,多给我挡着风雨,那时候觉得一辆自行车能到几乎所有地方,城市就浓缩在方圆两三公里内,其余放眼望去都是一望无垠的农田和庄稼地。我上学以后,城市的雏形渐渐丰满起来,大型的公园、广场、商店、菜场、医院、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以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道路和桥梁就仿佛一条条枝叶茁壮成长连接起四面八方,一座老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时候我们去很多地方就有了公交车,我们家的交通工具也从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一踩油门,我坐在后座第一次感受到了风的飞驰。那辆自行车完好无缺,但却也再没骑过,成了孩童时代的印记。等我上了初中,许多和我一样住在老弄堂里的邻居都搬进了新小区,回忆起几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块荒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通路修桥盖楼,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安居乐业的新窝。这时候赶上了萧山机场的开工建设,我的奶奶家也响应政策需要,从自建房搬进了新农村,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

  逢年过节,我喜欢去外婆家小住几天,在我高中毕业那年,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张高铁票,以往从杭州到南京坐特快列车要四五个小时,如今缩短成了一个半小时。票价也很亲民,科技进步、交通发达的成果真正惠及了人民群众。

  后来我考上大学,出于故乡情结,我仍然选择留在这里。大三第一学期,我正在教室里上课,课间突然接到爸妈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激动地和我说地铁一号线今天已经开通,他们正坐着地铁过来看我。下课后我赶紧下楼来到了校门口,文泽路的地铁口就近在眼前,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校门口坐上地铁,从我的学校出发坐上地铁便能跨多个区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30多公里外的地方,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地铁时代,从此给我们通向美好生活铺好了路,架好了桥。

  从短途出行方式的变化,从城市道路规划的变化,从汽车、高铁到飞机,我们的人生中每一个第一次都是共同富裕发展成果的共享,当我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之时,是我踏入财务工作岗位的第7年,这时候留给我的思考最多的便是我能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努力奋斗些什么。

  我想到的是利用我的所学所知,扛起责任与担当,时刻保障粮食的质量安全数量真实,守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以实际行动确保仓廪实,天下安。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在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前进道路上,吃安全粮、吃放心粮永远不能缺席,这就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与共同富裕的本质不谋而合。每一粒粮食看似微不足道,即使再小,我们也要确保颗粒归仓,它们的身上,凝结着我们每一位粮食人的智慧与汗水,等到三年以后,他们再流入市场的时候还是颗粒饱满,新鲜依旧,我们又要继续投身下一场考验。

  

  

篇九: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浅谈共同富裕基本内容形成条件如何实现如何实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共同富裕关系到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收入差距、贫富悬殊的正确理解问题,关系到对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信心问题。论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绝对的平均富裕,而是社会成员间存在一定收入差距的相对共同富裕。应该把这种共同富裕理解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绝对共同富裕——无差别的共同富裕

  深刻领会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应着重把握以下要点:二、共同富裕的

  内容

  共同富裕是一个久远的历史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未来课题。那么这个课题的共同富裕到底是指什么呢?下面我们进行分析:

  (一)共同方面的含义:一是经济地位平等,共同享有经济支配权和控制权。在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里,所有人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平等不是简单的法律规定或者社会认识,而是体现在经济优势上。即:不是通过法律的手段或者政治的手段来维持保障经济地位的平等,而是各个阶层和劳动者个体在经济要素方面拥有相互抗衡的经济实力。通过经济措施的努力,将把劳动力和劳动文化培育成可以与劳动物质相抗衡的劳动因素,同时都具有资本抗衡的能力。在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里,没有雇佣关系,也没有资本家或者无产阶级,而是劳动力及其资本的拥有者、劳动文化及其资本的拥有者和劳动物质及其资本的拥有者,以及单纯的资本拥有者。各种拥有者的地位是一致的,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里,更体现在经济优势里。由于经济地位的平等不是一个政治虚名或者法律虚名,所以会直接共同享有经济支配权和控制权。二是公正公平分配,全面消灭剥削,共同享有劳动成果。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剥削有劳动力剥削、劳动文化剥削。劳动力剥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回收不完整,劳动力成本包含从把胎儿培养成劳动力的所有资金耗费,以及在形成劳动力后维持和发展劳动力的所有资金耗费,当然享乐性的资金耗费不计算在之内。如果成本不能回收,那么劳动力的耗费上就直接形成负资产或者说仅有最低底线的自然生存和繁衍的资产。这些成本的回收应当可以维持劳动者一生在衣、食、住、行、医疗、健身、学习等方面的资金耗费。可是,许多的劳动者是居无定所,医疗无钱,养老无钱。在当前,众多劳动者无法偿还父母和社会的养育、培养的资金耗费;开始劳动后无法购置维持劳动力存在的房屋和一些生活、学习、工作等必须品;失去劳动力后无法安度晚年。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当知道到底是当前的生产力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剥削造成的。二是劳动力创造的相应的增殖价值部分或者利润部分被剥削了。结合第一点,那些产生、维持劳动力的资金耗费形成了整个劳动力的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并没有象劳动物质和资金那样成为生产成本,并参与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分配。凭什么劳动物质的资金耗费和直接的资金耗费成为了分配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资本,而劳动力的资金耗费就不能参与增殖价值或者利润的分配呢?这就是剥削!当前我们许多劳动者不仅应有的增殖价值或者利润被剥削了,甚至连成本都被剥削了。劳动文化剥削主要体现在劳动者的创新研

  究没有得到正确的增殖价值评估或者利润评估,它们应当拥有的增殖价值或者利润被一个简单的奖金或者工资、甚至是几句奖励的话就代替了。这就是劳动文化剥削!总体上讲,劳动力的维持资金和使用资金是资本,享有成本收回和分配利润的权利;劳动文化的维持资金和使用资金是资本,也享有成本收回和分配利润的权利;当然,劳动物质的维持资金和使用资金是资本,也享有成本收回和分配利润的权利;单纯的资本同样享有享有成本收回和分配利润的权利;所有劳动要素都必须拥有资本才可以存在,都必须享有资本的一切权利。共同富裕社会将实行公正分配、按劳分配、创新分配和公平分配,彻底消灭剥削,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二)富裕方面的含义:一是物质产品方面的富裕。人民群众拥有丰富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的物质必须品。物质产品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标志和要求,物质生活的富裕程度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指数,没有丰富的物质产品,就不可能算为富裕。二是精神产品方面的富裕。这包含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的精神文化产品。精神文化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本身载有意识事物的一类文化产品,如书籍、光碟、硬盘、报刊、邮册、图画、相册等,这些产品物质本身并不是消费需要的,需要的是其载有的意识事物。如果将其载有的意识事物转载到其他载体上,就不再是精神产品了,就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物质产品。另一类是本身就是精神产品,如盆景、雕塑、饰品、古玩、歌舞、戏剧、影视、相声、小品、演说等。三是服务劳动产品方面的富裕。这主要是指人民群众可以充分享有医疗、教育、保险、健身、娱乐、购物、交通、救援、交际、法律、政府服务和民主维权等服务方面的权利和条件,同时包含市场上广泛存在的服务劳动产品。四是生态环境方面的富裕。这是指人民群众均能享有安全、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就是拥有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清洁安静美丽的环境、健康的活动空间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消费和生活的基本要求与以前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仅有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是不够的。共同富裕的需求内容应当按照当时人民群众或者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标准进行定义,并且可以适时调整。一是认清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什么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以科学的内涵。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特质,从质的规定性上确定了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地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二是明确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表明:我们既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离开了就会导致两极分化;也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离开了就会导致共同贫困。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三是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归结起来,主要包含四个层次:一个总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一项大政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先发展;一条主渠道

  ———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帮助后富的地区和人,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一个大原则———把握适当的力度和时机,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调节贫富悬殊问题。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想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做到一下几点:(1)继

  续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根本,好比我们的“共同富裕”大厦的根基。想要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的保证。不过,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就像“可持续发展”中说的一样: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政府必须在这个这项工作里下大力度。既不能不发展,也不能头脑发热的一个劲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一个“不偏心”的政府,这些事情他们一定会全力去处理。(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与科教兴国战略: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也提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如果说“科技”是“共同富裕”的基础,那么“教育”就是“科技”的基础。所以说,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非常重要,只有社会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上去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富裕”。同时,不仅仅是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广大人民的义务教育、各种渗透在生活各个角落的教育同样重要。(3)尽全力保障那些暂时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的利益:部分人的贫穷是,永远是“共同富裕”中必须要面对问题。一些人,可能因为如能力、天生条件、后天培养不足、机会各种问题。在某一个时期依旧贫穷着。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尽量保证他们的利益。其中,好包括几个小点a)医疗问题b)交通问题c)教育问题d)房价问题e)官二代、富二代问题f)其他不公平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而我们政府的优越性更加的显而易见。前面我已经提到了,我们的政府,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的,这些不公平的情况是不能存在的。另外,有些人可能还有疑问:在这些问题上,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做的远远超越我们。比如美国,他们的教育、医疗都几乎是免费的。“美国梦”也说明了他们的社会机遇的分配是十分平等的。有这个疑问,是因为提这个问题的人没有着眼于历史。对比一下,曾经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这么完善吗?没有!后来,他们发生了很多次各种各样的危机才逐步演变成目前的状况。但是,说实在的,在某种意义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各种危机后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逐步改善,逐步向着。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方向发展。这些足可以看出我们社会形态的优越性。对于这一项优越性,我们一定要大大的发扬。这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尽全力保障那些暂时还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的利益。如果说拉开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价段,那么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保持上限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缩小上下限的差距。在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后,相信我们终将实现共同富裕。

  七、共同富裕的历史启发

  在世界历史上,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一些追求共同富裕的措施和办法,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出发点和目的不一样,但是在效果方面相差不大。下面,对历史上追求共同富裕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

  一是生产力发展途径。这个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主要体现在初次分配上,主要手段是提高工资档次,以此增加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在这个途径上,经济政策的实施者并没有想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美好而伟大的理想,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经济隐患,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共同富裕仅是一个附带效应,剥削现状和赖以剥削的条件都没有改变。虽然剥削依然存在,但是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劳动人民得到的劳动成果比以前多了,生活比以前富裕了。当然,多分给劳动人民一点劳动果实也并非情愿,而是在劳动人民的反抗之下的无奈之举,或者是对经济矛盾妥协。这条路径的优点是生产力发展进步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强

  大了,拥有优越的竞争能力和生产能力。其缺点是剥削程度加重,财富分配失去均衡,整个社会发生财富倾斜,生产、分配、消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虽然可以采取借贷等手段暂时缓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并极大的短暂的调和实际财富倾斜的现状,但是这些手段只能让经济矛盾越积越深,最终导致不可化解的矛盾爆发。这个方法是以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增加社会财富,劳动人民也受益于生产力发展,得到了更多的财富,但是从根本上讲,它是不顾及分配问题的和剥削问题的,所以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道路。这个途径给我们的启示是,生产力发展可以让人民群众富裕,但是不消灭剥削,人民群众无法真正富裕。

  二是均衡再次分配途径。就是在初次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通过再次分配达到分配均衡的目的,这是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这个途径可以提高国民的个人实际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再次分配的方式调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使整个经济体系和谐运转。其实现手段是提高国民福利待遇、失业救助、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打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等。其优点是通过政府性的国民分配行为对低收入者进行扶持,缩小整个社会的财富差距,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其缺点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因为其手段是再次分配。再次分配的劳动成果是大众性的税收收入,而不是直接削弱剥削程度而得的收入。根本上,是不可能解决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因为剥削阶级的剥削部分并没有减少。实际上,这是一个贫穷的收入相对高的人民群体对另外一个收入相对低的人民群体的帮助,就是一个集体的慈善活动。均衡再次分配的共同富裕途径,没有真正解决剥削问题,也没有真正解决人民个体没有经济主导能力的问题。接受再次分配的人民群众,不是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而是走在被慈善的道路上,因为他们没有经济主导权,对经济来源没有支配权和控制权。这种情况,不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中国,都是属于一个性质的,其事实作用没有任何差异。这个途径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解决劳动人民对经济的主导权问题,也就是经济支配权和控制权的问题,只能是被慈善,而不是共同富裕。

  三是平均分配途径。这种分配方式主要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其分配计算不考虑各个劳动因素或者生产因素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增殖或者利润作用,并把各个因素同等起来,进行平均分配。这种分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按劳分配因素,但是“劳”与增殖劳动或者利润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计算。由于其分配方式没有体现效率的作用,以及资本和文化的作用,抑制了优势因素参与生产或者劳动的积极性,最终抑制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抑制了整个经济社会的运动活力,直接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当然,由于生产力得不到优势发展,也就不可能创造共同富裕的财富,但是这个分配方式的惟一优点就是消除了贫富差距。可是这个优点不会永远存在,会因为财富创造能力的降低而消失,甚至人民群众得到的实际财富会减少到比在剥削社会得到的财富还少。这个途径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即使是消灭了剥削和消除了两极分化,也是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的。

  综合三个启示,得出的结论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必须是统一的行动,也就是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本身是在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经济条件,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本身是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二者必须是高度统一和协调的。同时,劳动人民个体必须掌握到相应的经济主导权,才能真正创造财富而拥有财富。实现了这些条件,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类之伟业,就需要全人类来完成!我们实施的不是主义性战略,而是全人类安居乐业,共同富裕的战略!让我们怀抱世界而拥有世界!

  

  

篇十: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走向共同富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要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与国家越来越重视共同富裕的实现,切切实实地提高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共同富裕要求改善与发展民生,提高百姓收入。党带领党员干部走在第一线,修路,架桥,改善教育,发展当地特色经济,让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民众一步步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在其中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例如张桂梅,黄文秀以及许许多多无私奉献的人们。终于我们迎来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们步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更是精神上的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人民大众对精神文明的需要也不断提高。随之出现的公共图书馆,公开自习室以及一些戏剧下乡活动,既符合了大众的审美,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共同富裕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生活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我们需要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中国化现代化的道路,必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实现社会生产力更大发展,提高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国际竞争能力,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向共同富裕,我们在路上。为中国人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领导现代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们都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奋斗促富裕,让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展现在神州大地。

  

  

篇十一: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____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重要使命。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3月31日,广西召开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为广西今年如何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以____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指导,在抓上精准发力,在促上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中央、自治区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抓促并举。抓堡垒打造,促优势作用发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蛇无头而不行,俗语有说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优势。要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促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促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俗语说干部带头干,啥事都好

  办,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干部宣传、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干部用力、用心、用情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要抓好干部的严管厚爱,特别是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用好工作队员专项考核,做好约谈提醒,推动领导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日常要多走进干部,倾听干部心声,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用准用好表彰、表扬、提拔晋升等激励政策,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履职尽职、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抓短板弱项,促成果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发展规模,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改善党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着力解决引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调查摸底,充分挖掘本地人才能人,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引进各类人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打赢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组织、干部、补短板上抓促并举,全面发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各项优势,就一定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挥三大战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我行应充分发挥我行普惠金融战略优势,结合浙江城乡发展阶段和产业特征,对城乡领域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创新打好裕农通、善融商务等系列组合拳,做大消费扶贫,做好乡村振兴,充分运用善融商务等平台,使城里资源下得去、农村产品上得来、外来产品接得住,运用科技和金融相结合,助力智慧乡村建设,力促浙江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动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实现新突破。

  作为一名建行青年,我认为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建行将继续坚持;三大战略;,顺应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趋势,落实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以金融科技为载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与普惠金融和住房租赁双轮驱动,互相支撑,共同发力。以数字化转型带动金融改革,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目标,以金融担当助力打开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通道。

  青少的我们充满朝气与活力,是初生的太阳,是五月的花海,是未来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力军,要为谱写浙江省更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奋斗。青年的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砥砺前行。世界变化风云莫测,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浙江省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暗流冲击,我们理应紧跟时代,勇往直前,保质保量,在____年建设全国第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

  

  

篇十二: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共同富有理解作文我对共同富有的理解作文【最新2篇】

  共同富有理解作文:什么是共同富有?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有,又

  要精神上共同富有。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有

  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有必不行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觉,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殊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冲突削减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存,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有。

  如何推动精神层面的共同富有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有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乐观主动关怀没有富有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有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冲突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挡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特殊贵重,

  1

  在冲突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开小纠纷演化成大冲突,进而导致悲剧消逝。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期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冲突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布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殊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赐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遇到有老人由于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快,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共同富有理解作文:

  共享,往往制造一种奇特的意境,引领你走向成功之路。题记共享,是一笔财宝。世界上最宏大的运动莫过于足球,足球就是一种共享运动,场上的十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合作和共享,制造机会,擅长合作的球队往往会制造奇特的进球。世界上有两种足球,一种是巴式足球,一种是英式足球,巴式足球,自古以来,以共享传球为基础百年以来始终连续到现在。英式足球以力气见长。以个人突破为基础,就谈不上共享。当巴式足球遇上英式足球,不用说,你就知道,巴式足球确定会取胜,今年的欧洲冠军联赛就诠释了这一点,巴塞罗那战成功曼联。共享,是一把钥匙。篮球是一种炙手可热的运动,而篮球的至高境界莫过于总冠军,这始终每个球员的幻想,无兄弟不篮球。共享是一

  2

  把无形的钥匙,他能打开幻想的大门。去年的总冠军湖人队止步其次轮,湖人队自古以来以共享见长,但今年的他们各自为战,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正如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这里的人和关键在共享。大家都知道"黑八'的灰熊吧,由于他们共享成功是必定的。

  共享,是一条好路。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以爱国者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带领着中国人民制造财宝,始终代表最宽敞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有,共享是全国人民上下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共享也使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共享,往往制造一种奇特的意境引领你走向成功。

  3

  

  

篇十三: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经济上最根本上是要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一方面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国家整体和个人的收入水平把蛋糕做大避免共同贫穷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分配工作把蛋糕切好切实照顾好低收入水平的人的利益形成合理的优化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文化上促进教育公平落实素质教育鼓励文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优化社会风气

  我们的共同富裕通过学习,了解到共同富裕不是一个简单的、独立的、静止的概念。它是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宏伟目标,它经得起实践检验,涵盖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奋斗目标,它包含“共同”和“富裕”两个方面,其中,“共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而“富裕”则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首先,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因为社会成员个人素质不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同,个人财富的多少就不同,承认差别富裕,会激发全体社会成员奋斗的积极性,去实现更高水平的富裕。其次,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物质是基础,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因此要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这并不是共同富裕的全部内容,社会主义精神富裕是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提高国家软实力。再次,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是指在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上,在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上,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最后,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及共同富

  裕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理论,随着科学和时代的发展,人民对富裕会有更高的追求。

  以上是对理论的理解,就社会现象来看,我觉得我们的共同富裕反映的要更实际。我们没有了“农民工”,城市里没有了农民工蜗居的低矮的棚屋,广大农民可以在家里在农村安心的从事农业生产,学习和利用科学知识,尽管务农,却不担心收入太低。另外,我们看不见农村、城镇、城市、大都市这样大的差距,只希望他们的差别仅在于面积和名字的不同,基础设施、环境、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应该在一个相对同等的水平上。再有,教育上要公平,要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贫穷不是不管或少管的理由,希望素质教育可以普及到全国各地,即使最偏远的地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要形成优化的橄榄形,不仅收入要相对公平还要较高,不能共同贫穷。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曾说:“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帮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带动其它地区其他人民逐步富裕。这需要我们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我们立足国内、放眼世界,需要我们扎扎实实的推进各方面的工作不断前进。

  政治上,要保证国内安定的政治环境,为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开展打好基础。搞好政治稳定工作,努力维护国家领土的统一与完整,坚决遏制暴乱和分裂。

  经济上,最根本上是要处理好生产和分配的关系,一方面,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国家整体和个人的收入水平,把蛋糕做大,避免共同贫穷,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分配工作,把蛋糕切好,切实照顾好低收入水平的人的利益,形成合理的优化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

  文化上,促进教育公平,落实素质教育,鼓励文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优化社会风气。

  具体来说,我觉得要做很多,1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减小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扩大消费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还要抑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保证经济安全。2形成健康的竞争氛围,减少有害商品进入市场,特别是食品安全要加以重视。3尽力保障那些还暂时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的利益,例如医疗问题、交通问题、教育问题、房价问题、官二代富二代问题等。

  作为一名大学生,以前我们更多的是见证祖国的发展,今天及以后,我们将更多地投入到祖国的发展中去,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带着建设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热忱,我们将在各行各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相信,经过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后,我们将实现共同富裕。

  

  

篇十四: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

 我的家乡我的学校共同富裕主题征文“唉,现在的农民工可比以前拽多了,动不动就要炒了公司!”主管叹了口气,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发生什么事,您会这样感叹?”这个厂里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外地民工,而且,绝大多少是我的同乡,听说,以前更多,这两年还陆续回去了不少。“为了保障外地民工的安全,镇里对外地民工收保护费,工人不愿意,正闹着罢工呢!车间都停产了!”“可是,国家没有哪项政策说对外地民工要收保护费啊!”“你小声点,别跟着闹事啊,现在谈的不是政治问题,这里外地民工多,也是为了保障外地民工的安全,才这么要求的!”“主管,照这么说,外地民工就不受法律的保护了啦?实在是没有道理!地方法规总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吧?这事说出去就是政治问题啊!”我一本正经的说。“算了,我看还是找董事长谈谈,出面把这事平了算了,唉,本地劳动力不够用,外地民工也越来越不好招了,现在的工人稍不如意就炒了公司,还说,内地的经济也发展了,在家里工作好找,也能挣这么多钱!就是做个小生意都比这挣的钱多,以前啊,你就是再收两倍的保护费他也不敢这么说!人的思想都变了!”长吁了口气,主管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外面阳光明媚,许多工人拎着行礼站在厂外,一个个把头都抬的高高的,厂长还有几个车间管理人员围着他们说着话,脸上笑容可掬。是啊,这几年内地经济发展快了,就是农村的面貌也是几年就翻一番,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哪里都有机会。我心里有一股热血在膨胀,思绪带着永不泯灭的梦想把我拉进了遥远的回忆……。

  七岁那年,我捧着小学课本,拉着长长的童音念着“电灯、电话,有了电多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顿了顿,我转过身,问在一旁挑着油灯做活的母亲,“妈妈,什么是电灯电话啊?我们会有这些东西吗?”

  “会有的,外面都有了,我们这里穷,现在还没有,以后会有的!”母亲看了我一眼,眼神是那么地平静。

  “电灯,电话,有了电多方便……”我继续高声念着,外面有的东西我们也会有的,心里充满甜蜜的期待。

  十七岁那年,我已经上高中了,政治课本上的一个词叫“共同富裕”,书上说共同富裕就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睁着探索的眼睛去问政治老师“老师,我还是不能理解‘共同富裕’,到底怎样才能实现富裕?既然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还好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不是相互矛盾吗?”我渴望能围绕这个词再讲点什么。

  “你还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对外面不了解,你没有从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角度去考虑政策的问题,提出这个政策是从国家的现状考虑的,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同时同步富裕,五八年大跃进证明,吃大锅饭在目前的中国和以后的中国都是行不通的,不能实行平均主义,所以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共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那现在有一部分人先富了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先富?”“是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一部分人正在走向富裕,像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经先富起来了,那里交通发达,国家又根据实地情况给了相应的政策,促进它的发展,我们这里是内地,是山区,交通不行,信息闭塞,在加上本来的基础薄,所以不是一下子就能发展起来的,当然,先富起来的地区

  可以带动落后地区,加强合作,这一方便需要国家政策、宏观调控,更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脑筋,去学习先富起来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自身现状,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我似懂非懂,我们的山区依然贫穷,很多人家还在紧巴巴地算着柴米油盐,母亲的医药费足以使父亲借遍了整个村庄,隔壁家无儿无女的潘爷八十岁了,还要种着自己的两亩地,稍微伤风感冒就的去要饭了。我坐在学校后面光秃秃的坝子上,望着远方,若有所思,我们什么时候能向人家一样富裕呢?

  二十七岁,我来到了沿海一个小镇上,这里的确比内地发展的好,小镇上厂房林立,机器轰鸣,汽车来回穿梭。更让我想像不到的是,这里民工比本地人多,而且基本上都是我的同乡,刚来的时候,办公室里本地人经常会跟我说“哎哟,你们那个地方的人,来我们这里是不行的,名声不好,打架的、闹事的都是你们安徽人,你们那里的人真的不行”

  “那只是个别的,绝大多说人都是好人,老老实实工作,要辨正的看问题!”“你可别说你们那地方的人好,十多年前,这里就有好多安徽的民工,名声坏透了,因为你们安徽民工在这里,我们这里的治安乱了不少,现在还稍微好了一些,以前可不行”同事满脸侮蔑的说。“你们安徽太穷了,都到我们这打工,偏远出叼民,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各方面素质都不行”主管有时候也给本地人帮腔。安徽是比这里落后,但是这几年也在发展啊,而且速度比这里还快呢,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啊!我不想再争下去了,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但是在我们这个偌大的民族、偌大的国家,这是多么痛心的事情啊,作为国家领导人,哪一个不为自己的民族

  的繁荣富强而鞠躬尽瘁?作为平民百姓,哪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躲到厕所里,我经常会为这样尴尬的事情泪流满面,我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人家先进的东西,回去也好好的建设家乡,我就不信人家能做好的我们不能做?我就不信,“共同富裕”这个词会是我心里永远的疑问?

  “搞好了,不仅不收保护费了,每个人的基本工资还加了50块钱,董事长还打算亲自向工人道歉呢!时代是不同了,我们不便是不行的!”主管一脸轻松的回来,自顾自的说着话,打断了我的思路,我揉揉湿润的眼眶,笑了。

  其实,我已经清楚看到,再过十年,这里再招外地民工都不一定有人来了,现在,内地经济发展也快,特别是农村,取消了土地税,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渐完善,加上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支持,很多外商逐渐把目光投向没有开发的内地资源,而且,现在的民工也不是以前单纯的打工者,在沿海寻找生存机会的同时也在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特别是那种创业的思想!

  我想,不用等到我三十七岁,共同富裕――我的中国梦就会实现!中华大地上定能彩虹一片!

  

  

【我心中的共同富裕状态14篇】相关文章:

1.党员干部助力共同富裕典型发言(全文完整)

2.大学生实现共同富裕学习心得体会4篇

3.共同富裕示范区学习心得体会7篇

4.关于稳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8篇

5.我心目中的共同富裕状态作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