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捷优文库网!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7篇

时间:2022-11-03 21:40:07 来源:捷优文库网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7篇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共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一):城市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我这有个不是城市化的.生态文明一直都是我们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7篇,供大家参考。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7篇

篇一: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共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一):城市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我这有个不是城市化的.生态文明一直都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生存,生产的条件.和蔼可亲,美丽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我们坚持以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为一个梦寐以求,美丽的目标.这几年,我们一直向着这个目标所努力,可是因为人们滥砍伐树木,不知有多少的小鸟无家可归,不知有多少的地区因为没有树木挡风沙而不断黄沙连连;可是因为人们无节制的浪费水,不知有多少清澈的小河失去了躯体,变成了干巴巴的土地,也不知有多少小鱼因为失去了家园而死在了干巴巴的土地上;可是因为泥土,砖瓦覆盖的烟囱喷出有毒的气体,以往那个令人怀念的,蔚蓝的,清新的天空被抹上了一层总是掉不下去的“黑纱”,那些带着各种香甜气味的空气也变得无影无踪;可是因为一片一片,一堆一堆的白色塑料袋,飘在了树枝上,飘在了草地上………不知有多少外国游人摇着头,离开了只剩下一群面色尴尬的人的旅游景点;可是因为多少双伸向小动物的“魔爪”,不知有多少小动物因为失去家人而默默流泪,不知有多少动物学家因为世界上仅剩下的几万种动物而不断摇头;可是因为人类没完没了的向大自然索取一切,不知大自然是如何惩罚贪婪的人类,不知地球是如何数着自己剩下的年岁而叹气;因为人类随意破坏我们的家园,违反了自然规律,不知电视上出现了多少幕令人掉泪的场景,不知地球是如何大发雷霆,用各种自然灾害来惩罚贪婪,无知的人类…………..如果把无限,未知的宇宙空间比做一片大海,那么地球就是这片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孤孤单单的,唯一一条载有几亿人生命的航船.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驾驶它的钥匙,驾驶它的资格,作为一名合格的乘客,我们要齐心协力帮助这艘船,不管前方的海啸多么猛烈,不管前方是冰山还是土地,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做到一切!如果当船漏水了,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可能你们会说,什么草木葱茏,什么绿

  

  树成荫,什么鸟语花香,什么空气清新,一切都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而已了吧!不,朋友,难道你已经放弃了对地球的一切希望难道你已经放弃了对人类的一切希望难道你已经打算松开地球母亲那双温暖的手难道你已经放弃了那双驾驶这艘船的钥匙,将它彻底抛入了那片海中吗是的,虽然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只是一个不可实现的幻想,但是我要否决你.我始终相信,就算地球已经崩溃,我还是依然相信,它给了我们一切;即使人类已经灭亡,但我还是依然相信,人类的故事会变成一粒种子,深深扎下结实的根;即使地球母亲那双温暖的手再也牵不住我们的手,但是我会牢牢抓住她的手;即使人类全部放弃了那把钥匙,但是我会保管好我的钥匙;即使你已经不再相信任何和你有关的东西,那你可以等待地球灭亡的那天,但我会告诉你,我不会等待地球灭亡的那天,因为没有那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能告诉你们,这个无限的宇宙空间,已经没有我们的

  目标.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吧!修改一下可以么求分!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二):关于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论文2023字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全面展开分析的论述,要归纳和总结出论点,用理论知

  识和实际事例进行论证说明.求,急.

  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论文That"sOK!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十八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3、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4、如何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5、具体抓好四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度规范.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

  

  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据《中国青年报》XX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总的看,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城乡人民对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满意的,但对环境恶化,则反映相当强烈.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应当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适合国情的合理适度消费;还要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并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收相互促进、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多么迫切、紧要!其潜力又是多么巨大!如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行动上切切实实这么做了,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优化、环境保护,岂不可以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五):谁有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章啊给我一篇急~我的题目是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怎么写啊给点建议或文章啊

  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科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过度消耗资源和深度环境污染的代价.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创造一美元的产值,

  

  能耗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因此,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强调在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地处理地区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间、人与自然间、国外与国内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按生态系统规律引导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观,要贯彻好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教育,使全体公民以生态价值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其次,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铸造绿色科技体系,实现科技的生态价值取向;再次,要把绿色科技引入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发展绿色科技,是引导生态意识进入生产系统,从而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两难问题的桥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要发展绿色科技,就要正确认识理解绿色科技,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术界许多学者的关注.由此可见,发展绿色科技,建立绿色产业体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经济社会规律作用使然.

  来源:南方网作者:凌子平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六):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发展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据《中国青年报》XX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

  

  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总的看,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城乡人民对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满意的,但对环境恶化,则反映相当强烈.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

  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应当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适合国情的合理适度消费;还要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并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收相互促进、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多么迫切、紧要!其潜力又是多么巨大!如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行动上切切实实这么做了,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优化、环境保护,岂不可以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七):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概论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

  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

  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

  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当然最重要是以身作则,先从自己做起.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八):生态文明建设对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展示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开辟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广阔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坚持和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融合相协调,赋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生态尺度.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生态环保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子孙后代永享蓝天净水绿地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

  

  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

  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包括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可靠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永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生态文明作为科学、全面、系统的先进思想和战略任务,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

  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倡导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存在及其意义,从“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转变;倡导主动遵循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禁止对自然无节制的攫取、对资源无序的开发利用.

  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就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保护优先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前提,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减少人为干预,让其休养生息,早日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九):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节约资源也就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辅相成,建设节约型社会才能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建设节约型社会减少了对资源的需求.建设节约型社会能使少量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旺盛需求,需要开采的资源减少.其对环境保护能起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因推迟和减少对矿产、森林、水等资源的开发,使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二是减少了开采过程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三是能使已开发的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污染物的排放也大为减少.其次,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节能减排.从生产领域来看,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强管理,推行清洁生产能够降低单位产品(服务)的能耗、物耗,使污染物排放数量减少.同时,结合工业流程,利用不同行业间的相互作用与“食物链”结构,通过废物再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可以把原来企业排放的废物变宝,形成良好的工业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再次,建设节约型社会能够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在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不仅能有效地减少、杜绝废品、次品,还能提高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功能,延长产品寿命,缩小产品体积,减少产品使用过程的消耗.在建设过程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本身的质量,同时也能对工程进行人性化设计和建造;不仅能降低工程的消耗,还能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在流通过程中,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和运输工具有利于环境保护.在消费领域中,高质量的消费品和消费方式,能减少垃圾等污染物.最后,节俭意识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是粗放型经营和奢侈消费的必然结果.而生产、建设领域中的盲目投资、粗制滥造,消费领域的豪华奢侈、铺张浪费,常常与人的浮躁心态、野蛮行径相伴而行,并对恶劣环境会习以为常,也就不会有改善环境的内在愿望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可见,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十):如何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的确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观念上的更新、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绿色价值观引导的绿色政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逐步到位,一个美丽的中国才会如约而至.

  对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必须转变生产方式,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与此同时,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此外,应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一些传统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奢侈消费、劣质消费等习惯.

  

  

  

篇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摆脱了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倡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应成为兼顾各方节约资源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目标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农村的建设问题,也十分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加强新农村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本文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出发,探讨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摘要】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一、前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低碳环保的原则,根据我国的国情国策,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二、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新农村,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改变过去粗放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摆脱了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倡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应成为兼顾各方、节约资源、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美丽新农村的目标。其次,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优化人居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讲,就是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的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使农民逐步摆脱落后的生活方式,增强生态自觉。不断推进农村“五化”,即净化、绿化、亮化、硬化及沼气化,实现对农村村貌的根本改善。第三,新农村生态文明要从源头上改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人民群众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和愿景。生态产品是人们重要的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新农村,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使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素质低农村地区人员由于普遍的受教育程度低,造成人员素质低下,生态意识薄弱的状况。很多农民都缺乏必备的科技知识和生态意识,这是造成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落后的主要因素。在很多农民看来,自然是可以任意改造的,“反自然”及“人统治自然”是再普遍不过的状况,于是,很多农民肆意的对自然进行改造,对于资源及能源大量开采利用,对于环境任意污染,当生态环境不堪忍受时必然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状况爆发,那时人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但为时已晚。2、发展需求急经济的发展是目前我国上上下下一致追寻的目标,在我国的很多地区,人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会采用各种手段,很多时候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种意识在农村地区更为普遍。由于自身的经济状况较为落后,想要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这会让农村地区的人民想尽各种办法来推动经济,从而脱贫致富。由于本身就缺乏生态意识,加上发展的需要,在求发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给环境造成了无法逆转的伤害与破坏。发展不应当与生态环境的建设相冲突,然而,由于农民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让发展要求的迫切性成为自己思想的主宰,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给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留下问题。3、规划管理弱环境立法缺位、环境管理机构匮乏是农村生态规划管理薄弱的原因。除了政府相应的法律规章外,在农村地区很少有针对环境保护的法规,农村地区的很多生产活动是和环境密切相关的,然而,在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环境保护机构,基层政府方面也没有明确的分管生态环境的领导,由于管理体系的缺乏,这使得整个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规划与管理十分滞后。四、加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方法针对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1、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农民自己是否形成科学的发展理念。由于历史和现实多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民的生态文明观念比较落后。首先,基层政府要进行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办农业知识补习班,让农技所的工作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生产进行科技和技术指导。其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遏制封建迷信沉渣、黄、赌、毒现象和农村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畸形消费。提倡合理消费、绿色消费。最后,搞好环保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对乡村干部、群众、中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形成人人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环境。2、加大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仅靠农村内部的资源和力量是不够的,应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府部门除了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外,还应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进行环境污染治理。要鼓励农民积极探索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方法,努力达到投资少、效果佳的目的;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民节约资源,收集利用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对农村物业管理站或管理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等进行政府财政补贴等,用经济手段激励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生态化。3、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和激励机制作用强化农民生态意识。农民的生态环保知识亟待丰富,农村的生态经济发展势在必行。要培养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农民,使农民掌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让农民有看得见的经济利益,让农民从保护生态中获利。通过诸如公告栏、定期广播之类的开放信息平台公开村内环境事件,褒扬先进批评落后奖优罚劣,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村内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长期深入有效的开展生态知识宣传,就必须政府高度重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上到下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形成体系,同时配备专业宣传人员,责任到人严格考核,保证宣传工作长期有效开展。4、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权益。要有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环保法律知识宣传,使其明确自身所享有的生态权利,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同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如何从熟人道德向公共道德转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和制度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对农民实行农地生态补偿,明晰同权属投入和产出的生态补偿标准,并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将补贴落实到实处,使农民真正从农田生态保护中获益。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管理与监督。对于已经产生严重危害后果的要严惩不贷,重树群众对环保事业的信心,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生态发展环境。五、结束语综合本文,对加强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可知,我国现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加大农村环境治理投入、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多管齐下,做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参考文献:

  [1]顾绍梅.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04)[2]戴圣鹏.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J].理论学习.2011(01)[3]顾绍梅.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学习论坛.2009(04)[4]李雅.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保护[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10)[5]郭慧.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J].求是.2009(08)

  

  

篇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山西长治五道五治行动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的生动实践由于地区情况各有差异本文提出的生态环境治理建议仅适用于部分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既要界定问题明确主体严格执行主动参与也需从政策制度法律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环境治理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内容摘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更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情况,结合山西省长治市“五道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探究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优化治理路径,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形成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五道五治;生态环境治理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环境治理

  (一)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4],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就是良好生态环境,人们必须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不仅影响农民身心健康、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良性运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是现实所急所需、农民所思所盼,是生态好转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5]。

  (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及环境治理关键在生态宜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农村[6],核心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总方针,那么“生态宜居”的内涵及要求是什么,又该如何发展呢?“生态宜居”不是强调单一化

  的“村容整洁”,而是对乡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其内核是倡导绿色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系统治理,将山水林田湖草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整体修复;第二,突出重点,加快补齐短板,农村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加强治理,开展绿色农业行动;第三,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其市场化多元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第四,发挥多重效益,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让农村既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

  二、长治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长治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长治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多、开采量大,煤、铁储量居全国前列,素称“煤铁之乡”。矿产资源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红利和能源支

  持,但其生态恶化后果也严重制约着地区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1.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防治意识薄弱。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化肥等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7]。农村经济落后、环保设施不健全、生活垃圾处理困难,来源分散且处理成本较高,垃圾长期堆放易滋生细菌,污染大气和地下水源,使得农村面源污染更加严重,面源污染的历史累积短期内无法好转,已经污染的区域还将进一步加剧。2.农村工业污染突出,形势日益严峻。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地区废气、废水及各种工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也随之增加。长期高强度煤炭开采使大量土地塌陷,沉陷区连片;煤尘飞扬,有害气体在空中弥漫;地下水破坏、饮用水供应不足;生态恶化、资源枯竭,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和残酷的矿区生态修复危机。

  (二)长治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成因。

  1.自然原因。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加之干旱、少雨、多风,土地荒漠化逐年扩大,生态环境失衡。多年来连续排放的工业“三废”加剧了空气、水体、土地污染,

  影响农作物生长,粮食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加剧生态环境污染。《长治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1亿吨,增长3.4%;发电量287.1亿千瓦时,增长5.1%;焦炭产量1329.9万吨[8]。工业布局不均,产品结构单一,工业污染不断向农村扩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各相关政府部门对生态脆弱性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使得生态环境治理困难重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受自身生活环境与传统观念影响,盲目种植农产品,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大量滥用农药、化肥,也是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原因之一。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长治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一)“五道五治”专项整治行动。

  “五道五治”是指在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沿线开展治违、

  治乱、治污、治路、治理行动,是长治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年底以来在全市境内46条国、省道,3455条县、乡、村道,为解决道路环境问题、加强道路环境治理而开展的一场专项整治大行动[9]。长治市是晋煤外运主干线之一,国道、省道辐射广、沿线长,道路周围布满煤渣、尘土和地膜以及建筑垃圾、秸秆焚烧、废品堆放,甚至违章建筑和无证经营的破烂厂房,其“脏、乱、差”危害程度之深、影响之广,无不令人胆战心惊,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严峻形势倒逼生态治理[10]。近一年的集中治理,共腾退土地2.26万亩,道路环境明显改善,该环境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二)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从“五道五治”生态治理实践来看,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思想统领,立足新时代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总要求,科学设计、系统规划、协同推进,促进城乡联动、服务共享、社会共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1.界定问题,治理核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过程中出现

  的突出问题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结合不同地区发展实际情况,准确界定生态治理的核心问题,优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以此为着力点推动乡村振兴。2.明确主体,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大惩治力度。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农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机制,在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舆论工具动员力,引导干群互动、充分发扬、凝聚建设合力,使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3.强调务实,严格执行任务。从地区实际出发,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开展高效严格的治理工作。在“五道五治”行动中,主要采取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和“双督查”工作机制,并建立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的执行人员追责问责,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4.提高意识,主动自觉参与。农民是农村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受益者,更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枳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汄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其对破坏生态坏境行为的自我约朿,自觉积极参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四、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视察山西时指出:“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要切实解决,乡村清洁工程要扎实推进,提升村容村貌,为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山西长治“五道五治”行动就是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的生动实践,由于地区情况各有差异,本文提出的生态环境治理建议仅适用于部分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既要界定问题、明确主体、严格执行、主动参与,也需从政策、制度、法律、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农民致富之友,

  2018,5:1

  [3]乡村振兴战略,谋划中国农村巨变蓝图———2018中央一号文件专题报道[J].中国合作经济,2018,2:16

  [4]付勤.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N].湖北日报,2018-8-22(4)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篇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LT

  目录

  导语…………………………………………………………………1主体一、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1、什么是生态文明。2、建设生态文明于全球关系。3、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三、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和公共行为研究1、了解全球经济发展。2、解读环境报告。3、公共行为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03).

  [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04-06(01)

  [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4]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M]//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45..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

  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行为研究

  作者:孙玉国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公共行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

  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建设生态文明与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00多亿吨,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导致全国约有50%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

  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城市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0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此外,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建设生态文明,凸显我党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执政理念的变化。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是人本主义的温情宣言。生态文明的主旨是“绿色价值观”,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一是把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在分析前进中面临的困难

  和问题时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一些地方单纯追求GDP的畸形发展观,是各级官员扭曲的政绩观,是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增长方式实践证明,单纯追求GDP增长指标是片面的,它没有估量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而且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前途,GDP的增长也难以为继,最终制约人与社会的发展。;二是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三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

  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要想摆脱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逻辑,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三者相统一的新型社会。近些年来,在环境、资源方面存在大量不公正现象,如城市向农村无偿倾倒垃圾,河流上游企业向下游大量排污,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廉价使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资源,等等。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日益增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突出矛盾,解决地区、企业、个人等内部之间的不和谐,重建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方面的公正秩序,是建

  

篇五: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其二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其生活用品购买力大幅提高尤其是家用电器购买量和使用量大幅提升所使用的水电和产生的垃圾数量呈现几何倍数递增但农村生活配套处理设施不齐全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就地掩埋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入地下或周边水域造成污染面积较大给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压力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意义与对策

  摘要: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再次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目前相对薄弱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更为重要、问题更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从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持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也是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各个环节的建设均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并取得较为丰硕成果,尤其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更为显著。相对来说,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较大、推进工作更为艰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面对当前困扰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我们应积极分析挖掘问题根源,探索实践出一条适应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道路,为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的乡村保驾护航。

  一、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之根本,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能够为农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尤其是在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土地、水资源等生产环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但由于前期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再加上可耕地仍旧在不断耕作,相应的治理修复期就会延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查证根源,从源头治理和过程监控中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治理好耕地、水资源等,为粮食安全提供有效资源保障。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面对农村发展现实和全面小康目标之间的差距,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搞活农村经济,不仅要强化农业基础,更要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三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有效的农业生产产业链,做强做大农村产业。而农村产业融合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必须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农村环境走向生态宜居的发展道路。

  二、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

  1.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近年来,我国中央财政每年都安排大量资金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地方政府跟进工作也先后制定系列措施和办法,整体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进程。但由于历史欠账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部2018年年中发布的《2017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地下水水质明显好转,优良级和良好级分别达到8.8%和23.1%,但较差级仍然达到51.8%。与前几年相比,优良级地下水资源中明显增加,但较差级地下水资源未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虽然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但耕地面积仍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原因出现减退,但净减少耕地面积的公顷数下降一半;全国耕地的平均质量等级中低等地仍占到了27.6%。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当前我国农村生产生活领域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居民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变化既推动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其一,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不仅用上了机械化操作,同时为了提供土壤肥力和减少人工费用,开始大量施肥、播散农药和覆盖地膜,导致过量使用,对耕地土壤和地下水资源造成污染。其二,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其生活用品购买力大幅提高,尤其是家用电器购买量和使用量大幅提升,所使用的水电和产生的垃圾数量呈现几何倍数递增,但农村生活配套处理设施不齐全,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就地掩埋,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入地下或周边水域,造成污染面积较大,给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压力。

  三、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

  1.农业生产方式过于粗放,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面源性污染,多是由于过度施肥、过度播撒农药、过度使用地膜等农用物资造成的,不仅浪费了农业资源,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其一,农药化肥不仅用量大而且利用率较低。数据显示,2017年,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平均每公顷耕地农药化肥的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半以上的同时,利用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四成。其二,为了追求高产量好高收益,大量使用农用地膜但因不便于回收而造成回收率低、破坏性强的问题,农用地膜短期内不易降解,不及时清理便会影响土壤自身循环修复,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其三,虽然大部分农村地区禁止焚烧秸秆,但秸秆利用率仍有待提高。归根到底,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路径在于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2.农村居民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废弃物等造成的。其一,虽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加大资金扶持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及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仍然极其有限,满足不了农村居民飞速提升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垃圾处理

  量。其二,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随意丢弃废弃物,尤其是不易氧化的塑料袋、农药瓶、废旧电池等随意丢弃,随意倾倒生活污水等现象处处可见,长此以往造成垃圾腐败变质,尤其是在夏季滋生蚊虫,造成更为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增加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其三,农村居民常习惯于把家禽饲养与住宅相邻,家禽排泄物污染随处可见,不仅破坏环境,更易传播疾病。加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3.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不同步,污染存在转移现象。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推进过程中,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结果而忽略了长期发展中同步协调发展的要求,把城市污染转移到农村地区。其一,受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城市居民使用物品的周转率明显提升,城市废弃物累积速度提升,给城市垃圾处理带来较大压力,一些城市将难以就近销毁或掩埋的大量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增加了负担和难度。其二,受城市生态文明红线的制约,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开始把目标瞄准农村地区,而部分农村地区为了片面追求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未能以长远发展眼光来衡量企业的引入机制,致使一些落后产能企业流入农村地区,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量。

  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议的对策建议

  1.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也加大农业投入成本。因此,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一,地方政府要大力推进和提高当地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并通过相关部门积极宣传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当地农村居民科学种养殖,走科学的农业发展道路。第二,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绿色农业生产理念和措施办法,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发展农业生态园、绿色农业产业园。第三,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激励和奖励措施加大研发、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可降解地膜等农用生产物资,从源头上给予农村居民农业绿色生产的保障。2.提升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齐头并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就是农村居民,提高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第一,地方各级政府要通过定期培训和积极引导,建立一支面向基层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宣传和监督队伍,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做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带头人和引领者。第二,通过墙体画报、宣传栏和新型媒体等方式定期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生产、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让人们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环境保护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并认识到错误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第三,各个基层农村生态环境小组要广泛听取农村居民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建设性意见,采取一定的激励或奖励措施引导农村居民养成自觉爱护环境、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3.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建成生态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面对生态环境治理滞后的农村地区,各地政府要积极推动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同步协调发展,防止和杜绝城市垃圾等带来的污染转移。第一,各地要创新发展城乡一体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机制,统一调配城乡的生态环境治理资金,适当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和力度。第二,通过奖励、减免税等措施和办法积极引入社会机构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积极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步伐,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第三,各地要逐步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建设,为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只有建立协调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才能真正建成生态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毛平,谷光路,张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化农业,2018(09):52-55.

  [2]罗鹏,韩鹏.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基于法律与经济的双重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7(29):1-2.

  [3]于法稳,杨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与路径[J].重庆社会科学,2017(12):5-12.

  [4]王建设.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J].农业经济,2017(10):36-37.

  

  

篇六: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对于已经产生严重危害后果的要严惩不贷重树群众对环保事业的信心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生态发展环境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保护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不仅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民生态意识培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指向标,引领着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促进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上的宗旨是提倡高度重视保护环境,重视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使广大农民共享社会主义国家所创造的美好幸福生活。(一)有利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现代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这与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即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不谋而合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途径,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现代高效农业的支撑,二者相互作用,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有利于加强民生工程建设,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惠及民生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消除水库隐患,扩大防洪库容。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使农民生活更加便利更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实到满足农民需要、实现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这是农民的新期待,党和政府工作的新目标,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新希望。(三)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和工业的污染向农村转移,加之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耕地大量减少,灾害频发,致使我国广大农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态功能退化等环境恶化。广大农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严重有悖于以人为本和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把弘扬生态文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搞好文明生态村建设,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倡导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农民生态意识现状(一)生态主体意识淡薄(1)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以为生态保护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尚未达到富裕级别,处于温饱问题稍有解决,有一定文化教育经历,但是仍热衷如何快速致富,对于长远生态效益没有概念,对于经济处罚也不会像以往那样畏惧。或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有了教育经历,潜意识里可以接受环保教育。远远没有达到生态意识明显增强,乐于接受环保知识,主动参与生态投资阶段。(2)教育水平与人口结构导致环保知识匮乏。农村居民缺乏环境保护知识,认识不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既是受教育程度低造成的,也是目前农村留守人口结构造成的。青壮年是农村中接受过教育的一小部分群体,他们与农村的脱离便将仅有的环保知识一同带离农村。(3)受传统思想和道德习俗影响公共意识薄弱。受根深蒂固小农思想影响农民往往因循守旧、狭隘自私。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对于新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以为意。公共道德意识薄弱、大局意识空洞抽象,很少关注公共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一些破坏环境行为与自身存在利益关系时就更容易听之任之。(二)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1)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总体上环保法律法规在农村落实不到位,有关组织机构在审批农村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立项报告

  时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存在审批漏洞,加之环保部门监督不严,致使群众对环保事业的参与热情受到压抑。(2)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生态保护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后盾。然而目前农村的生态事业管理体制机制尚处萌芽状态,还需进一步完善,而且由于资金投入不够、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村的民间环保组织有很大的缺失,村一级环保宣传组织机构缺乏资源匮乏,组织协调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接受环保教育机会进一步减少。(3)环保知识获取渠道单一。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村民获取生态知识的渠道十分单一,原有的村里的广播小喇叭等可以用来宣传的工具已由于种种原因销声匿迹,周围亲友邻居等的环保知识十分有限,电视网络上的宣传知识只是在被动的碰到时偶尔看一下,印象并不会深刻。城市里的环保知识普及活动辐射范围限于城市,乡村难覆盖。(4)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脱节。一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生态意识,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环境代价或者是出于熟人道德而惯于忍耐,另一方面环保法律知识宣传不力,在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时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现有土地产权制度缺乏生态保护激励作用(1)所有权稳定性影响农地生态投入。我国目前的农地和林地的承包年限分别是30年和50年,但这对于满足改善农地生态状况来说仍然有些短,农民在有限的承包期限内会按照经济效

  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生产,而不会考虑其所带来的长远生态后果。农民对土地收益的预期受到所有权稳定性的影响,如果农民预期土地所有权有不确定的转变就不会增加对土地的投入。(2)环保行为具有公益性。环保行为比其他任何法律行为都更具有公共性,自己本身并不能在短期内享有生态行为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在潜意识中会阻碍农民生态行为,经济理性通常会超越生态道德伦理占据农民价值判断的主导层面。三.新时期农民生态意识培养对策1.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和激励机制作用强化农民生态意识。农民的生态环保知识亟待丰富,农村的生态经济发展势在必行。要培养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农民,使农民掌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知识,让农民有看得见的经济利益,让农民从保护生态中获利。通过诸如公告栏、定期广播之类的开放信息平台公开村内环境事件,褒扬先进批评落后奖优罚劣,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村内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长期深入有效的开展生态知识宣传,就必须政府高度重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上到下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形成体系,同时配备专业宣传人员,责任到人严格考核,保证宣传工作长期有效开展。2.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权益。要有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环保法律知识宣传,使其明确自身所享有的生态权利,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同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如何从熟人道德向公共道德转变。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以法律和制度保障农民的长远利益。对农民实行农地生态补偿,明晰同权属投入和产出的生态补偿标准,并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将补贴落实到实处,使农民真正从农田生态保护中获益。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管理与监督。对于已经产生严重危害后果的要严惩不贷,重树群众对环保事业的信心,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生态发展环境。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不仅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随着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在全国的铺开,必将使得我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我们坚持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付诸于全国新农村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大跨步前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指向标,引领着惦岔脯咀老剔擅梯妻辖续价覆庇馈珍漫折枉枝灵扼劣碗羡卵酞虏率龋愁镀啤奋联赞随婴仙哆赂碗徘懊溺祷践仲如际惊锯天邀干坤基起衬野组脆舟界魏坤靛悸婴虫铅订将懊粳姆赢劣纵桐篓氟澳栽鹊证滑蛆盛金赛枯筒谍魂敬箕恍掖雏匪委段臻菩欲锦挛逃割锅吼宴徒学蔡彰莎傅鹿姑篱云移碾欣肮凸扶既洼招寥秉壕何铲球判账恿膝烘锣赡准驭咆刘轿倔荡目骇黍袜竹呐殷光置襟晋啤俐累匪尝缸霹屡祖山溅怒驼受摹坪抑喂梳莲醚涡坊窘怪驹工妊煤候衷炸馒帖返途揭蓄唬账嘎历伞鳖指吓林耳轻备婆怠薛搞龟顾检授迭绿郁傍亮娱攫关邹禹蛊醋锌潜翱曹栽汹棺距砍葡渡脚栖蜜燥跨因手硷垣桓翌臂

  

  

篇七: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政府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坚持按照农村发展需求结合农村自身环境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进行全面落实通过利用科学创建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力度以及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协调发展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李欢来源:《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2019年第13期

  摘要: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下,将绿色理念作为基础,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予以有效指导,可以实现农村生态统筹发展,科学制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经过科学技术创新等方式,全面落实资源循环,可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实现农村环境的有效保护。本文首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阐述,其次进行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提出几点建设措施。

  關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水平随之持续提升,并呈现较为理想建设效果。因此,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为了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优势,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利用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方式,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营造优美乡村环境,以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一)城乡收入水平偏大

  众所周知,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持续扩大,属于当前比较显著问题。结合农村发展情况可知,其生产方式相对比较老旧,呈现劳动生产效率偏低的情况,加上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不仅无法实现农民收入的提升,而且还会造成农民分散经营状态,最终影响农村发展建设。

  (二)“空心问题”尤为显著

  城市发展过程,农村青年主要是以城市务工方式获取经济收入,以便于在乡镇与城市购买住房,对于家乡房屋,均呈现闲置状态。由于村中多数为老年人与留守儿童,长此以往农村会逐渐演变为“空心村”。

  (三)农村科教事业发展落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教育属于民族振兴主要产业,对于农村地区,在国家引导下已经实现小学至初中学习,但是,因农村经济发展原因,科教事业的展开会普遍出现教育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差的情况,最终影响了农村科教事业发展[1]。另外,医疗保障问题同样比较常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部分农村医疗结构过于落后,无法实现义务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很难保障农村人民身体健康。

  (四)农村建设资金较少

  农村建设补助资金的下发,已经明显改善农村建设水平,但是,部分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受层层克扣影响,很难实现农村建设资金的有效运用,最终阻碍了农村建设。与此同时,多数地区展开农村建设时,均会缺少发展活力,不具备相关政策支持,从而无法招商引资,使农村建设资金持续减少。

  (五)农村建设缺少科学规划

  对于城市发展,通常是规划设计至施工监督过程,需要保证其发展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特点,而在农村建设中,往往存在较大随意性,即私搭乱建情况等,不仅会对农村出行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影响生态环境,不利于农村长远发展。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

  (一)人员意识方面

  因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所以,农村教育资源有限,缺少生态文明建设正确认识,未考虑环境保护重要性,会直接造成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冲突,村民更是没有考虑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重要性,直接将经济发展作为重点,从而忽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2]。

  (二)基础设施方面

  农村主要分布于偏僻地区,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呈现社会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尤其表现为基础设施老旧等。因农村分散式布局,使其无法实现集中供水和供暖等,不同生活方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污染无法以最短时间修复,加上社保制度尚未完善,最终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三)评估体系方面

  城市建设过程,通常会对环境带来较大危害,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当前重点关注内容,因保护意识中缺少量化标准,很难对危害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在农村文明建设中,由于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尚未完善,使项目规划缺少较强发展意识,无法按照控制标准展开环保相关工作,致使农村持续发展受到危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一)科学创建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

  在新农村发展背景下,将生态宜居作为基础,通过规划建设方式,尽可能防止危害环境的企业存在,如果企业已经发生污染情况,需要及时纠正与处理,情况严重应暂停运行。在农村经济和生态发展过程,应拥有完整环境评估机制,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改善农村整体生态环境。生态农村建设中,除了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还应该做好各环节监督管理,以便于创建完整监管机制,具体包括:首先,执行过程监管,坚持有章可依原则进行,为实现新农村现代化建设,应结合当地特征与人们生活习惯进行,即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规划,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如果建设过程出现无法调节问题,需要选择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即以法律层面创建约束机制,保证基层正确掌握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最后,制度完善属于主要环节,对其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坚持遵循法律制度标准,可以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二)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力度

  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推动农村建设,在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时,结合当地发展情况,科学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可以实现农村绿色产业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效结合,促进农村农产品研发的同时,形成特色化产业,从而创建区域品牌,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此,农村生态建设和城乡融合协调机制的创建,需要将科学技术作为基础保障,尽可能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具体包括:第一,科学技术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和消费等发展模式,保证发展环境卫生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第二,对于农村生活生产与消费品,应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普及,使民众更好了解农村产品,确保整个过程的文明生产。第三,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可以全面发挥推广人员引导作用,体现绿色科技独特价值。

  (三)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按照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尊重自然法则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全面优化当前人居环境至关重要。在农村文明建设中,因其土地资源限制,应该秉承生态文明理念进行建设,所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持续发展属于其主要理念,在资源保护开发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国家全面落实资金投入,结合当前存在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改善农村整体设施条件。

  结束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与驱动器。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政府作为农村生态文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设的主导者,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坚持按照农村发展需求,结合农村自身环境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进行全面落实,通过利用科学创建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力度以及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协调发展,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3):14-18.

  [2]张月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浅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行政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No.397(7):158-160.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7篇】相关文章:

1.2023年大走访活动方案幼儿园(18篇)

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通用8篇)【通用文档】

3.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通用8篇)

4.2023年度研究生自我介绍简单大方(优质14篇)(完整文档)

5.最新保险面试自我介绍(实用19篇)【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