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捷优文库网!

2023年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共5页 【完整版】

时间:2022-11-15 21:30:09 来源:捷优文库网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共5页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工作中最具活力部分。调查显示,网络日益成为云南省大学生传播舆情信息首选渠道,大学生网络舆情日益成为一股不容忽视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共5页 ,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共5页

  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与引导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工作中最具活力部分。调查显示,网络日益成为云南省大学生传播舆情信息首选渠道,大学生网络舆情日益成为一股不容忽视潜在力量,但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行为普遍存在感性大于理性盲目现象。针对当前云南省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问题,必须从收集舆情信息、把握主动权、整合传播资源、调控机制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方能取得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效果。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指在大学校园网络空间内,围绕中介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以及大学生对其评价与所持社会政治态度。它主要通过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播客、聚合新闻(RSS)等多种途径表现出来。大学生网络舆情一直是社会舆情中最具活力部分,对社会舆论导向与与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影响。为全面了解与掌握大学生网络舆情基本现状,正确引导大学生网民舆论导向,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局面,营造与谐社会环境,课题组特别选取了云南省在昆高校各学历层次、各学科专业结构4000名大学生作为考察对象,以问卷调查、BBS论坛与校园网为主,围绕云南省大学生舆情信息获取渠道,网络舆情关注内容、行为方式、思想倾向、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对做好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云南省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剖析

  (一)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与传播舆情信息首选渠道,多数大学生上网目比较积极健康

  调查发现,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互联网普及,“网络”已经取代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了云南省大学生获取与传播舆情信息首选渠道,比例高达78.6%,而选择“电视”学生只有4.7%,选择“报纸或杂志”学生占2.1%,选择“广播”学生仅占1.1%。

  在对大学生上网浏览或发帖行为调查中,78.6%学生表示“经常上网浏览信息”,38.2%学生表示“经常会发帖或回帖”,表示“偶尔为之”者占24.3%,“视情况而定”学生占30.2%,选择“没有”学生仅占3.3%。另外,表示“经常使用QQ聊天工具”学生达62.6%,“经常使用BBS(电子公告系统)”学生占34.8%,使用“BLOG(博客)”学生则有2.4%。这说明云南省多数大学生均具有上网浏览信息与使用QQ聊天经历。

  对于上网目,多数学生表示最主要目是“了解新闻”(32.8%)与“学习、查阅资料”(28.8%),而以“聊天或交友”(9.8%)、“玩游戏”(5.4%)、“观看电影作品”(2.7%)或“进行电子商务活动”(1.3%)为主要目学生只占少数。这说明多数大学生上网目还是比较积极健康。

  (二)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舆情功能角色具有较正确认知,大学生网络舆情日益成为一股不容忽视潜在力量

  调查显示,在对网络舆情功能认知上,绝大多数学生认同下列观点:“网络舆情是民意传播‘晴雨表’”(96%)、“社会发展‘粘合剂’”(92%)、“舆情监督‘千里眼’”(95%)、“社会道德‘风向标’”(90%)。同时,多数学生对高校网络舆情在高校办学过程中扮演角色作用也持积极肯定态度:89%学生认为高校网络舆情能够发挥“言论场角色作用――为师生各色各样言论与观点制造舆论氛围与言论立场”;86%学生认为能够发挥“粘合剂角色作用――及时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凝聚人心、增进与谐、促进整合”;85%学生认为能够发挥“传声带角色作用――反映着校园主体意志与心愿,传达校园主体心声”;82%学生则认为能够发挥“减压阀角色作用――消除师生心中困惑或焦虑,在心理、态度与行为上满足需求”。

  在对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力调查方面,在回答如何看待网民在“反对‘台独’、‘疆独’、‘藏独’”,“抵制‘家乐福’”,“躲猫猫”,“抗旱救灾”,“学历造假们”、“学术腐败”等一系列事件中所表现出来潜在力量时,91.5%学生认为“是民众情感合理宣泄,主体意识彰显增强”,90.2%学生认为“是网民正义感、责任感体现,舆论导向力量使然”;89.5%学生认为“使网民有了更多话语权,社会参与能力得以提高”,86%学生认为“使真相得到了还原,信息得到了及时传播。”这说明,在广大学生眼中,网络舆情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网游形式,而是一种网民主体思想诉求与力量所在。在这一过程中,依托互联网这一开放信息交互平台,网民情感得以宣泄,话语得到表达,信息得以广泛传播,巨大影响力也随之形成,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日益成为一股不容忽视潜在力量。

  (三)一些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行为知行不一,存在感性大于理性盲目现象

  调查表明,尽管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舆情角色功能有较积极与正确认知,但却并不能掩盖他们在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上迷惘与盲从,表现出一定双重性与矛盾性。比如:在回答“在自己观点不被多数人赞同情况下,是否继续发表自己意见”选项时,选择“毫无保留地继续发表意见”学生占71%,选择“继续发表自己观点,但有所保留”学生占16%,选择“对自己原有观点进行修正后再发表”学生占7.8%,而选择“不再发表自己原有观点,并趋从于主流观点”学生仅占5.2%。

  在对网络舆情影响评判上,竟有66%学生认为“网络舆情影响无法评判,利弊难分”。有意思是,在评判时下网上流行“人肉搜索”问题时,表示“支持”与“不支持”比例却十分接近,分别为26.5%与25%,另外有48.5%学生则认为应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让其自由发展”。可见,仍有不少学生对网络舆情尚未真正形成科学认知判断。不仅如此,在回答“在参与网络舆情话题讨论时,你是否首先会对议题真实性进行考证”问题中,40.5%学生表示“不会对其进行考证”,46.5%学生表示“会怀疑,但不会去考证”,13%学生则表示“看到很多人参与,自然相信是真。”可见,在参与网络舆情话题讨论中,有些学生更多地是出于一种心理感性喜好或是基于好奇心驱使而为之,既使对话题真实性产生怀疑,也很少会对其进行理性考证,表现出明显盲从心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存在知行难以合一,感性大于理性盲目现象。为了验证调查结果真实性,课题组还设置了“你是否考虑过传播一个虚假议题会带来什么样网络舆情后果”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8%学生回答“没考虑过”;36%学生表示“考虑过,但不至于会很严重”;26%学生选择“无所谓,只是发表意见而已”。这也验证了前面调查中所反映出一些学生在网络舆情传播中存在知行不一,感性大于理性盲目行为。

  (四)当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提高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效果必须注重科学策略方法

  表达诉求是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主要内容,但网络舆情传播与表达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与制约。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影响与制约自身网络舆情信息表达主要因素在于:心理诉求是否得到满足(30.5%);上网条件是否改善(28.8%);学校信息监管是否严厉(17.8%);信息反馈渠道是否通畅(15.6);网络法制是否健全(7.3%)。在回答“你认为当前云南省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存在哪些问题”时,27.3%学生认为是“重硬性封堵轻柔性疏导”,26.8%学生认为是“重道德说教轻人文关怀”,22.5%学生认为是“重单边行动轻协调配合”,12.6%学生选择“重管理控制轻制度规范”,10.8%学生选择“重硬件建设轻队伍培养”。这说明心理诉求、上网条件、信息监管、反馈渠道、法制建设等因素均会影响与制约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与表达,而当前在云南省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理念、策略、方法、措施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82%学生赞成“应该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表示“无所谓”学生占10.8%,而认为“没有必要”学生仅占7.2%。这说明,鉴于高校网络舆情阵地特殊性、网络舆情传播复杂性以及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不可或缺。至于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策略选择上,他们认为最重要方面依次为:“了解大学生网民心理诉求”(31%)、“注重科学引导方法”(23%)、“增强舆情引导针对性”(21.8%)、“提高大学生网民自律意识”(12.5%)、“建立舆情引导合力机制”(8.2%)、“加强技术监控与法制规范”(3.5%)。这说明,要取得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实际效果,必须注重科学引导策略与方法。

  云南省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一)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与剖析,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

  掌握舆情信息,了解思想动态,是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前提与基础。由于网络已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主要渠道,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现实困难与问题很容易通过网络途径表达出来,尤其是校园BBS论坛更是他们表达心理诉求与思想情绪聚散地。在课题组问卷调查中也显示,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与思想困惑时,更愿意通过网络虚拟空间来寻找精神寄托与网友们帮助,选择向父母、朋友、辅导员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生均很少。因此,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尽管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中含有不真实成分,但依然可以从中收集到一些有价值信息动态,有利于了解与掌握他们关注热点话题与现实问题。

  首先,在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中,既要特别注意大学生在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播客、聚合新闻等载体中留下各种舆情信息,及时进行汇集整理,同时,也要注意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党团组织、班干部以及任课教师、问卷调查等途径来收集大学生现实中舆情信息,将网上收集与网下收集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多途径、多形式地全面掌握大学生完整舆情信息。

  其次,应对各种舆情信息及时进行剖析研究。一是要对网上信息与网下信息进行对比剖析,甄别其中真实成分,剔除无用信息内容;二是要对其中热点话题与焦点问题进行重点剖析,找出其中原因与症结所在,揭示问题实质所在;三是要对舆情信息进行预测剖析,捕捉一些具有苗头性、倾向性与典型性舆情信息,掌握其发展变化基本规律,增强工作预见性与前瞻性,为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针对性与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牢牢把握网络舆情传播主动权,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

  把握网络舆情传播主动权是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关键。在网络舆情表达民主性与网络平台交互性环境下,若对大学生网络舆情采取听之任之或放任自流是一种不负责任态度,而一味采取堵截、防范措施也不是一种明智做法,而且大学生网民对此行径也比较反感,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因而,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上必须讲求一定策略性,把握网络舆情传播主动权,方可取得良好引导效果。

  一是要主动设置网络议程。网络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设置传播议题来影响受众讨论议题。这种方式可以将受众关心议题与注意力有意识地引导到传播者所预设问题上,从而达到引导舆论与影响受众效果。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中,完全可以使用此种引导策略。比如:主动发布舆情信息;围绕大学生关心学习、就业、交际、生活等热点问题抛出讨论话题;将负面信息传播有效引导到解决问题轨道上来。这些均是主动设置网络议程有效方式。

  二是要积极做好网络把关。网络把关人理论认为,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网络把关人角色虽有弱化现象,但把关人地位与作用依然不可或缺。在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中,网络管理中心是信息传播把关机构,而网站负责人、网络管理员以及各个讨论区版主则是具体网络把关人,他们均肩负有网络把关职责。若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积极做好网络把关,则可以对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引导起到良好把关作用。

  三是要有意培养“意见领袖”。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指出,“意见领袖”在两级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在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中介或过滤作用。在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中,那些经常参与话题讨论与发表深刻见解资深网民(亦称“大虾”)往往都是潜在“意见领袖”。对于这些资深网民需要管理者有意识地去发掘与培养,尽量将其“收编”,为我所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他们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中发挥“意见领袖”旗舰作用,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四是要有效把握BBS中舆论导向。主要做法有:主动导帖――通过推荐优秀帖文或发表新帖来引导发帖行为;积极跟帖――对一些思想消极、观点不正确言论,则以跟踪发帖来予以正面引导;善于劝贴――当出现过激言论或人身攻击帖子时,则由管理员及时出面对发帖者进行规劝或警告;适时结帖――对某些热点话题讨论持续一段时间后,则需选择适当时机结束讨论,以避免炒作或影响整体舆论环境。

  (三)整合各种舆情传播资源,有效发挥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合力优势

  充分利用舆情传播资源优势是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重要手段。报刊、广播、板报、橱窗、电视等是学校常用传统传播媒体,它们在大学生舆情传播中各有其独特优势,也有其明显劣势。与这些传统传播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一些明显优势,比如:信息发布快捷化、个性化;信息内容海量化、数字化;传播技术信息化与多媒体化以及交流方式共时性与交互性等。所有这些优势为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与引导提供了便捷条件。但是,互联网所具有虚拟与现实二重属性,又易使其许多优势在一条件下转变成它劣势,体现出一定技术“双刃性”与两面性。比如,作为一项技术发明,它只是人类生活一部分,而不是人类生活全部,单靠网络一种手段解决不了人类一切问题。但是,尽管网络媒介影响具有两面性,但只要运用得当,并与其它传播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即可形成舆情传播合力优势。

  首先,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中,可以校园网为依托,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与电视等传播手段融为一体,建设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优势于一体校内传播综合网站,主动占领网络舆情传播阵地,构筑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制高点;同时,还可把校外各大新闻媒体链接到该网站上,形成在网上实现“多种手段、一个主旋律”一体化传播态势,尽力发挥高校传播媒体合力优势,以扩大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覆盖面与影响力。

  其次,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引导,还需注重校内媒体与校外媒体良性互动,加强双方沟通合作,创造互利共赢局面。譬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信誉校外媒体,在经过学校审核同意前提下,以第三方身份独立发布学校重大舆情信息。这既可以起到平衡、避嫌客观效果,还可满足新闻媒体采访要求,这对于塑造学校正面形象,防止负面消息发酵传播,正确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导向均具有非常重要促进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调控机制,协调处理各种网络舆情问题

  网络舆情调控机制是调节与控制网络舆情传播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工作机制,是保障网络舆情传播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作用,有效实现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运行条件。由于网络虚拟与现实二重性以及信息发布随意性,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中各种流言蜚语自然会比较多。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也需要采取必要调控手段来消除各种非理性网络舆情传播行为。

  一是要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实施组织、指挥与协调,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局面,保障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在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管理实践中有效运行。

  二是要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对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实施有效监督检查,包括实行实名登记制度、信息过滤制度与全天候监控制度等。其中,要重点抓好“三道防线”建设,即学生版主、信息员与网络中心负责人为第一道防线,宣传部、学工部、工会、团委、保卫处责任人为第二道防线,专职电子公告栏(站)管理员为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版主每天必须浏览自己版上信息,发现不良信息马上清理;第二道防线有关部门应建立24小时分时段值班制度,一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报网络专职人员处理;第三道防线专职岗位人员负责监督、检查上网信息,遇有不良信息有权及时处理,并上报学校网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三道防线,层层设防,这样就有利于网络舆情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建立教育教化机制,加强大学生网民网络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克服网络舆情传播中不健康行为。

  四是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包括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与舆情危机化解机制,把监测、预警、处理三个环节有机地贯通起来,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根据应急预案,在短时间内调动与整合各种力量,形成联动机制,有效应对与化解各种网络舆情问题。

  (五)加强高校网络舆情队伍建设,提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水平

  高校网络舆情队伍既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组织者、实施者与调控者,也是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者、引导者与“把关人”,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把关作用。要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实效性,必须加强高校网络舆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网络舆情引导水平。其中,应着重抓好以下“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由学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组成网络舆情队伍。该队伍工作重点是及时准确地通过网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各种困难问题,教育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根据学生思想动态中反映出来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由优秀学生党团员、学生版主、信息员组成网络舆情兼职队伍。这支队伍是网络舆情工作推进者,其工作重点是收集、反馈网络舆情信息,协助监控网络舆论导向,以保证网络传播内容正确、积极、健康。

  三是由网络管理中心与信息自动化专业教职工组成网络技术人员队伍。其工作重心是从技术上阻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随时排除网络故障,保证网络畅通无阻。

  对于上述“三支队伍”,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定期选拔与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努力使他们成为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教育专家,又通晓网络传播特点与熟练掌握网络舆情引导技巧行家里手。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2023年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与引导共5页 【完整版】】相关文章:

1.2023年大走访活动方案幼儿园(18篇)

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通用8篇)【通用文档】

3.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通用8篇)

4.2023年度研究生自我介绍简单大方(优质14篇)(完整文档)

5.最新保险面试自我介绍(实用19篇)【优秀范文】